自6月下旬以來,,央行持續(xù)大規(guī)模逆回購,目前存量規(guī)模在7000億元左右,。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自5月18日以來一直保持在20%的高位,,市場的降準預期屢屢落空。 逆回購之所以取代降準成為央行投放流動性的主要手段,,筆者以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逆回購更加靈活,。逆回購一般期限較短,,以7天和14天為主。到期之后,,資金就會回籠,。通過逆回購既可以投放流動性、支持實體經濟,,又能隨時根據形勢變化及時調整規(guī)模甚至轉變方向,。在當下,這種靈活性尤為重要,。一方面,,CPI同比已降至2%左右的較低水平,隨后很可能反彈,,貨幣政策有可能需要重新趨緊,;另一方面,外匯占款有望重新增長,,恢復其貨幣投放主渠道的地位,。9月外匯占款相比上月新增1307億元,總規(guī)模繼3月份之后再創(chuàng)新高,,扭轉了此前徘徊不前甚至有所下降的趨勢,,充分說明了趨勢轉變的可能性和政策保持靈活的必要性。 其次,,逆回購更加低調,。逆回購操作頻率高,,一周可以有兩次操作,不斷有逆回購到期并有新的逆回購取而代之,。鑒于這樣的特點,,逆回購的社會關注度較低。相比之下,,降準最多一個月才有一次,,公眾已對準備金率的作用以及降低準備金率的意義有了較好的認識。一旦降準,,所有人都知道央行又在“放水”了,。在房價仍然較高、各界抱怨強烈的情況下,,逆回購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暗渡陳倉”的效果,,在投放流動性時遇到的批評更少,可以在技術上增加央行的操作空間,。 再次,,逆回購可以實現對市場利率的引導。逆回購的利率是短期利率,,作為基準利率的一種選擇,,能影響其他利率。央行逆回購可直接,、及時反映利率政策信號,,有利于加強引導市場預期,發(fā)揮市場利率調節(jié)資金供求的作用,。央票利率也能發(fā)揮類似作用,,但央票發(fā)行已停了九個多月,央行需要新工具,。
最后,,逆回購讓央行處境更有利。央行主要職責是投放或者回收流動性,。相比回收流動性,,投放流動性時央行更有話語權。比如在外匯大量流入的情況下,,為了回收外匯占款投放造成的流動性,,央行可以發(fā)行央票。但是央行沒辦法控制央票的需求量,,能不能發(fā)行足夠多的央票具有不確定性,。在如今需要投放流動性的情況下,投放多少流動性則是央行說了就能算的,。降準能夠相對穩(wěn)定長期的投放流動性,,而逆回購在投放流動性方面更加不確定,。通過采取逆回購,央行可以一直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而市場需要不斷關注央行的看法和操作,。 盡管逆回購具有上述優(yōu)點,,但與降準相比也有其不足,。 第一、對于流動性的需求方(商業(yè)銀行)而言,,逆回購的成本較高,,而降準的成本較低。法定準備金目前的利率僅有1.62%,,而最近7天期逆回購的利率是3.35%,,14天期逆回購的利率是3.45%,它們都比法定準備金利率高了1.7個百分點以上,。這1.7個百分點的年利差相當于0.14個百分點的月利差,。對于目前的7000億元逆回購存量而言,如果這些資金不是通過逆回購提供而是通過降準提供,,商業(yè)銀行每個月可以少付資金成本9.8億元,,四個月可以少付39.2億元。從央行角度而言,,一方面通過維持法定準備金率,,從商業(yè)銀行強制獲得低息資金;另一方面又通過逆回購,,將資金高息貸給商業(yè)銀行,。這很難說是常規(guī)做法。從道理上說,,當需要投放流動性時,,央行首先應減少強制性的資金回收。在老牌市場經濟國家,,公開市場操作(包括逆回購)是央行推行貨幣政策的主要手段,,而調整法定準備金率是非常罕見的。但對于中國而言,,法定準備金率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在可能的情況下需盡快恢復到常態(tài)。 第二,、央行逆回購主要面向幾家大行而非面向所有銀行,,貨幣政策傳導的過程更加間接而冗長,難以像降準那樣有迅速而廣泛的影響,。 除了需要看清降準的好處,,還要避免對于降準的誤解,。實際上,降準對于樓價的影響比較間接,,最能推動房價的是降低利率,。更低的利率不僅意味著存款者的利息收入更低,、買房的機會成本更低,,還意味著買房的利息負擔更低。出于控制樓價的目的,,需要保持利率的穩(wěn)定,,而不是避免降準,。降準會影響貨幣量,進而影響市場利率,,但不會影響官方利率,,特別是不會影響官方制定的存款利率。 因此,,當新增外匯占款不足時,,需要考慮綜合采用逆回購與降準來投放流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