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香港在10月26日出臺“樓市新政”之后,,很多分析人士并不看好,,認為這一招不能阻擋樓市泡沫的做大,,屬于治標不治本,。實際上,,跟香港問題相似的新加坡在2011年12月8日也出臺針對熱錢炒房的印花稅——比如外國人購買將支付10%的買方印花稅,,本地人購買二套房要支付3%——但并沒有很好地抑制房價,,相反,,非公屋市場的房價加速飆升,,也帶動公屋價格的攀升,。 全世界的房價出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后危機時代的房價泡沫”,。自從美國和以笨豬國代表的歐洲房地產(chǎn)崩盤之后,,全球進入2007年大拯救時期,新興市場國家例如中國,、印度都將房價刺激回原來的高位,,但隨著經(jīng)濟的再度下滑,房價又都開始收斂,。巴西,、韓國、印度房價都直接下滑,,中國房價也有微跌,。只有三個地區(qū)成為“后危機時代的房價泡沫”代表:一個是香港,一個是新加坡,,一個是德國,。 香港房價是世界上最貴,比第二名東京還要貴65%,,比1997年的紀錄還要高20%,。如果說香港和新加坡的房地產(chǎn)是因為內(nèi)地富人和海外熱錢的共同合力,那么德國柏林的房價飆升則令人吃驚,。德國最近6個月房價整體增長了9%,,柏林的房價瘋狂飆升20%。我們都知道,,德國一直是“房地產(chǎn)無泡沫”的典范,,大家津津樂道的是“德國十年房價零增長,30年房價僅漲了60%”的美妙景象。德國的非超級城市的分散型居住模式,、房地產(chǎn)買賣的類資本利得稅,、完善的保障房體系都讓人感到非常值得借鑒,但是,,在全球房地產(chǎn)抑制的狀態(tài)下,,在歐洲各國房價暴跌的背景下,德國房地產(chǎn)竟然開始快速“泡沫化”,。當然,,投機者辯解說德國房地產(chǎn)是價值洼地,漲價是一種回歸,,但更多的德國人感到憤怒和憂慮,。 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亞洲人口最老化的地區(qū),,而德國則是歐洲最醒目的老齡化國家之一,,而且它們對外來移民的審查都非常苛刻,,按照一般理解,,房地產(chǎn)泡沫不應(yīng)該過度發(fā)生在老齡化地區(qū),因為樓市的基本支撐力還是要看地區(qū)內(nèi)部的人口增長和收入增長,。老齡化意味著支撐力的搖搖欲墜,。 這三個地區(qū)不僅老齡化,而且都伴隨收入增長緩慢,,通脹飆升的窘境,。香港居民收入增長率不斷下跌,而通脹卻升到近4%的水平,。德國失業(yè)率上升,,工業(yè)增速下降,通脹開始攀升,,人民很不滿,,覺得都是“拯救歐洲”鬧的。而新加坡則離心離德,,通脹上升收入增速降低,,一半人想移民,竟然首選是“便宜”的馬來西亞,。 老齡化,、高通脹和低增長地區(qū)充當了“后危機時代的房價泡沫”策源地,無疑說明“后危機時代的房價泡沫”完全進入了一個“無根基,、無未來,、無厘頭”的熱錢主導(dǎo)景象。它的深層次原因來自于“全球危機的不平衡”。當美國希臘發(fā)生了全球第一輪危機,,全球央行開始無恥地同步合作瘋狂放水,。一方面“縫合”第一輪危機國的傷口,另一方面卻創(chuàng)造了新的“危機不平衡套利”,,即那些危機較小的地區(qū)成為新的熱錢追逐地,。熱錢流入德國,僅僅是覺得德國安全,。 也就是說,,全球貨幣當局每次拯救危機,釋放大量貨幣,,攪動了熱錢,,熱錢朝著泡沫危機最小的地方移動,將原本危機最小的地方變成新的泡沫危機的起點,。一次一次,,一輪一輪。即使這些危機最小的地方不具備房地產(chǎn)泡沫的完整條件,,但是熱錢在貨幣泛濫的驅(qū)動下,,敢于刀口舔血踐踏基本的經(jīng)濟邏輯,因為他們相信,,各國政府對危機的拯救將沒完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