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簡單的事情說得很復雜,,是哲學家常做的事;而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則是媒體人愛做的事,,因為傳媒很多時候面對的是沒多少耐心、不愿動腦子,、厭惡復雜的大眾,。信息海洋中,偷懶的讀者總希望能用最少的時間和最小的理解力去讀懂一個可能很復雜的事物,,簡單化便成了一種媒體追求,。但很多時候,過度簡單化的報道思維,,會扭曲事實和真相,。 比如近來引起輿論爭議的一條新聞,就是“簡單化”惹的禍,。媒體報道稱,,北京患白血病的5歲男孩帥帥去世。2011年8月,,帥帥被醫(yī)院確診為急性雙表型白血病,,通過造血干細胞移植才有可能康復。其父母做完配型檢查后,,雙方都能移植,,但首選為父親。2012年5月,,因帥帥父親拒絕做造血干細胞移植,,并中斷每月給孩子的生活費,帥帥母親以孩子的名義將這位父親告上了法庭,。因“拒捐造血干細胞相救”,,此前這個父親就一直陷于輿論譴責的漩渦中,孩子的去世,,更點燃了輿論的怒火,,這個父親一時成千夫所指。 媒體這樣的敘述,,確實容易激起憤怒,,新聞很簡單地將父親描述成了一個冷血的人,甚至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不救,,拒絕承擔醫(yī)療費,,拒絕捐造血干細胞救兒子,,簡直“禽獸不如”。這種報道的敘述邏輯非常簡單,,這位父親就是一個敵人,,一個惡人,他置5歲孩子的生死于不顧,,他的心比鐵還硬,。這樣的憤怒控訴,自然極有感染力,,很容易激起公眾的憤怒,。當下浮躁的傳播語境下,,吸引眼球是很簡單的:不復雜的迫害情節(jié),,加上一個“敵人”,就能讓站在道德高地的人們?nèi)呵榧崱?BR> 可事實真這么簡單嗎,?一個父親果真會無情到那種地步嗎,?事情的善惡和是非真像媒體描述的那么簡單嗎?即使這個父親真的“拒絕造血干細胞移植”了,,又是怎樣一種力量使一個本該傾力救孩子的父親變得這么無情,?從一些新聞報道中,看不到這種深入的調(diào)查,,聽不到那位父親的聲音,,只有對“一個不可理喻的狠心父親”形象的簡化描述。帥帥離世后,,有媒體采訪到那位父親,,盡可能還原了事實和聽取了雙方當事人的描述,讓公眾看到了一個遠遠超越“狠心父親”這個簡單形象的復雜事實,,看到了這個家庭一直以來的矛盾,,還有對孩子救治過程中的沖突。這個家庭復雜的糾葛,,孩子的有病不治,,遠非一個“狠心”可以概括。 每天各大媒體生產(chǎn)的新聞中,,充斥著類似簡單化的敘述和段子化的處理,。 這種簡單化已經(jīng)形成一種新聞敘事的模式:一個有著弱勢身份標簽的受害者,一個無惡不作的壞人,;或者是一個“跟我們一樣的底層人”,,一個壟斷著各種資源的強者;或者是一個強勢的政府部門,,一個求告無門的“受欺凌者”——這樣的簡單新聞故事占據(jù)媒體報道的很大部分,,很容易喚起一種共同的“受害”感覺,,形成熱點。當然,,判斷的邏輯也是非常簡單的:二元對立并虛假兩難,,非黑即白,非善即惡,,底層就代表著正義,,弱者就代表著道德優(yōu)勢,權(quán)力就是惡的,,體制就是罪惡的代名詞,。 當記者和評論員不是站在“事實高地”和“邏輯高地”,而是站在“道德高地”上激情澎湃地演講時,,敘事的簡單化,,思維的簡單化,加上判斷的簡單化,,便生產(chǎn)出一條條遠離了事實真相的新聞,。這些簡單化的新聞和評論,雖然因為符合公眾的期待,、迎合了輿論的情緒而廣為傳播,,卻扭曲了事實,誤導了輿論,,還會在消費公眾情緒的同時醞釀著社會的戾氣,。當每個人都在正義凜然地討伐那個被簡單地貼上“狠心父親”、“禽獸父親”標簽的人時,,傳遞的不是正氣,,而是可怕的戾氣。 媒體人應(yīng)警惕這種簡單化,,簡單化雖然方便著敘述者,,也方便傳播,方便形成熱點,,方便沒有耐心的庸眾接受和理解,,方便滋養(yǎng)道學家的批判欲,各種方便——卻失去了新聞最核心的東西:真實,。在微博最火的時候,,曾有對復雜和冗長深惡痛絕的同行建議媒體應(yīng)該多寫“微博化新聞”:用盡可能短的言語去寫新聞,有利于在微博中傳播,,也是讀者的福音,。我是竭力反對的,新聞當然不應(yīng)該廢話,但也不能簡化,,文字應(yīng)該以敘述事實的需要為中心,,而不是長短。事實需要1000字來描述,,微博化的結(jié)果,,是新聞都寫成了段子。而新聞的段子化,,正是當下媒體的一大弊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