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CPI同比增長1.9%,,再次進入所謂的“1時代”,。看起來CPI即將進入低增長時期,甚至有學者預計,,中國經(jīng)濟將存在陷入通貨緊縮的可能,。不過,,筆者認為,,至少從目前的情況來分析,CPI負增長憂慮還為時尚早,,相反,,中國經(jīng)濟隨時面臨著通脹的快速反彈風險。
繼8月份CPI反彈至2%后,,9月CPI再度回到“1時代”,,這主要得益于經(jīng)濟增速持續(xù)下滑,社會總需求被動收縮,。食品價格繼續(xù)高位回落充分反映了這一點,。其中,豬肉價格下跌17.6%,,影響CPI下降約0.68%,,其抑制作用可謂居功至偉。與此同時,,統(tǒng)計局測算顯示,,去年同期價格上漲帶來的翹尾因素僅為0.2%,而新漲價因素則高達1.7%,。因此,,目前CPI漲幅很難隨著時間推移而消減。實際上,,最近出現(xiàn)不少新的不安定因素,,將會攪動未來一段時期的CPI重回高位。
貨幣因素首當其沖,。據(jù)央行最近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9月份貨幣擴張結束了近4個月以來趨于穩(wěn)定的狀態(tài),,14.8%的廣義貨幣M2增速大大超出預期。5月份,,M2余額首破90萬億元,,隨后連續(xù)4個月基本穩(wěn)定在92萬億元以下。尤其是進入今年下半年后,,央行每個月都會進行極其頻繁的逆回購操作,,在保證市場資金充裕的同時,也能阻遏M2的飆升,,不像“降息降準”對M2拉升的作用明顯,。
但是,9月份M2余額一下子從8月份的92.5萬億元急升到94.4萬億元,,結束了市場對M2趨于穩(wěn)定的預期,。貨幣擴張重回高增長,這與新增貸款超預期增長有關,。在近半年并未出現(xiàn)明顯貨幣政策松動
(未降息未降準)的形勢下,,6232億元的月度新增貸款可謂天量,。
目前,,若M2增速不能大幅降低,而是偏離央行既定目標太多,,甚至為了刺激經(jīng)濟增長重啟信貸大投放,,那么明年一季度M2余額就會突破100萬億元�,?v使按照8%的GDP增速計算,,年底的經(jīng)濟總量(47.2×1.08)也僅有50多萬億元,M2/GDP之比將會在現(xiàn)有的200%的基礎上繼續(xù)上升,。在當前的政治經(jīng)濟語境之下,,當GDP和M2賽跑時,注定M2會完勝,。經(jīng)濟增長正遭遇著越來越多的阻力,,而貨幣超發(fā)則幾乎毫無障礙。
通脹的輸入性壓力亦是有增無減,。姑且不論歐洲和美國新近出臺的量化寬松政策,,單單就地緣政治因素來說,就足以讓大宗商品價格長時間“高位震蕩上行”,。因局勢不穩(wěn),,伊朗原油產量已經(jīng)大幅下降。目前,,國際原油價格在90美元/桶以上高位徘徊,,雖然經(jīng)濟形勢如此不好,,但是實質性的破位下行始終未出現(xiàn)。國內成品油價格亦是因此“漲多跌少”,。金屬價格更能說明問題,,在全球建材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銅鋁等有色金屬也不斷高位運行,。中國鋼價雖然例外,,但這與其極其龐大的產能過剩密切相關。
再考慮到中國生產要素市場的改革尚未破局,,CPI更加沒有可能進入負增長,。人口紅利枯竭、租金成本不斷上揚暫且不提,,能源價格改革就已經(jīng)到了不得不提上日程的地步,。當前,以水價,、電價,、煤價等為主體的能源要素價格,還未能按照市場化的方式定價,,人為壓低要素價格的現(xiàn)象存在,。要素價格改革一直未能啟動,價格信號嚴重失靈,,相關政策難以達到預期目標,,中國經(jīng)濟被一些短期的價格波動所掣肘。而生產要素價格的改革,,短期內引起價格上浮,,雖然會帶來一定影響,但是不理順價格關系,,就難以為未來的福利增長,、效率改進和平穩(wěn)增長保駕護航。
誠然,,物價關乎民生根本,,穩(wěn)定物價的意義不言而喻。目前,,我們一方面要防止通脹的快速反彈,,但更為重要的則是加快經(jīng)濟政治體制改革的步伐。若繼續(xù)以貨幣擴張保證經(jīng)濟軟著陸,,而置諸多制度性變革于不顧,,最終只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