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緩解市場資金壓力,,近期央行連續(xù)兩周多次實施逆回購操作,,實屬歷史罕見。本周二(7月3日)1430億大規(guī)模逆回購,更進一步激發(fā)了市場關于“降準”的預期,。
應該說,,央行此刻實施天量逆回購,對于保證市場正常運行,、利率穩(wěn)定有著十分的必要性,。但是,顯然現在的流動性緊張,,更多是結構性問題,,而不能因此成為繼續(xù)大幅放松貨幣的理由。確實,,因為存款準備金率畸高,,早已經超過了理論經驗紅線,導致銀行資金周轉不靈,。在目前的形勢下,,“降準”當然理所應當,但是必須以提升基準利率為前提,。否則,,貨幣寬松信號過于明顯,銀行貸款擴張只怕會伴隨著一系列“穩(wěn)增長”政策,,而再度走向天量信貸格局,。
目前,每月5000億到8000億的貸款增量,,其實并不低,。如果能夠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疏通貨幣傳導機制,,這些資金完全可以滿足實體經濟需求,。資金的優(yōu)化配置才是根本。在如今中國經濟“擠泡沫,、調結構”的關鍵當口,切不可再為了緩解局部的資金緊張,,以貨幣總量的重回高速膨脹為代價,,置大的經濟“主動調整、正�,;貧w”于不顧,。
就此而言,“降準”有必要,,不過是為了彌補前幾年過度“提準”的失誤,,但現在“降準”,絕不是為了重回“保增長”的老路。當務之急還是厘清金融系統(tǒng)何以效率低下,、資金何以未能“錢盡其用”的問題,。很明顯,這都不是動用逆回購,、“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就能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