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3月對中國產品出口進行集中火力猛攻之后,,進入4月之后美國再度舉起更為鋒利的鍘刀,。4月1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復審裁定,,繼續(xù)對中國輸美大蒜征收高達376.67%的反傾銷稅,。美中貿易摩擦出現進一步升級態(tài)勢。 按照美國政界和商界人士的一致解釋,,美國這次之所以在貿易問題上對中國大打出手而且連連出招,就是因為美國對中國存在大量的貿易逆差,,美國企業(yè)遭受沖擊,,失業(yè)率居高不下,。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去年美國貿易逆差達5580億美元,,為自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對華貿易總赤字超過2950億美元,也為歷史最高水平,。美國制造業(yè)聯盟聲稱,,中國的不公平競爭奪走了美國汽車供應鏈上的40萬個工作機會,鋼鐵業(yè)的180萬個工作機會,,并正威脅著造紙業(yè)的40萬個工作機會,。 其實,因平衡貿易逆差對中國“動粗”,,只是奧巴馬政府的一個文質彬彬的托詞而已,。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政府始終在為復蘇和提振經濟左沖右突,,但經濟前行腳步依然緩慢而乏力,。一方面,由于歐洲深陷主權債務危機自身難保,、加拿大和拉美市場容量有限且增長有心無力,,日本通縮和本幣升值壓力等待消化,這些主要經濟體無力拉動美國出口而使奧巴馬未來5年“出口倍增計劃”可能落空,;另一方面,,受限于國內高企的勞動成本和環(huán)境成本,奧巴馬的“再工業(yè)化”戰(zhàn)略也很難在國內為制造業(yè)的振興撐大足夠的利潤空間,,而低端制造業(yè)又是美國國內非技術工人失業(yè)的主要產業(yè)地帶,。于是,在自身產品國際競爭力短期內很難得到提升的情況下,,美國將擴大出口的“籌碼”壓在了對中國的貿易戰(zhàn)之上,,而在美國具有競爭優(yōu)勢的“中國制造”就成為被驅逐和被排擠的主要目標。 除了總統(tǒng)大選外,,今年美國國會的眾議員和三分之一的參議員也面臨著換屆,,因此以揮動起貿易保護主義大棒來爭取選民支持成為從白宮到國會山政客們不二的選擇。正如英國《金融時報》日前一篇文章所說的,,“常識告訴我們,,每逢雙年,美國‘羞辱’中國的事情就要發(fā)生,。因為不是總統(tǒng)大選,,就是國會中選。”文章認為,,美國選民們已經過早地相信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政客們當然要“迅速向自己最大的債權國挑起貿易戰(zhàn)”,。 中美貿易戰(zhàn)蔓延與升級必定是兩敗俱傷,,對于中國政府而言,在被動接招的同時主動出招已經成為一種無奈的選擇,。 應當承認,,中國存在著讓美國挑起“貿易戰(zhàn)”的“口實”。長期以來,,支撐中國企業(yè)參與國際競爭的比較優(yōu)勢主要集中在成本之上,;同時,作為“重商主義”思想的體現,,我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一直推行和維持著出口退稅政策,,致使一些出口企業(yè)依靠財政補貼壓低出口價格,甚至出現國內外商品價格“倒掛”的現象,。以上兩種事實的疊加無疑給美國等競爭對手留下了“發(fā)難”的話柄,。也正是如此,中國成了全球受貿易保護措施傷害最重的國家,。為了削減未來美國等國對中國進一步制造貿易摩擦的壓力,,中國必須扭轉以出口退稅補貼和低價取勝的貿易方式,推動出口企業(yè)的產業(yè)轉型和產品升級,,以徹底擺脫美國等競爭對手的“雙反”糾纏,。 需要明確,中國對“出口導向”模式的依賴,,主要源于國內消費需求的持續(xù)低迷所形成的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我國消費率多數年份徘徊在60%左右,遠低于70%的世界均值,。去年我國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420元,,折合美元2130元,不及美國同時期人均消費規(guī)模15580美元的七分之一,。因此,,為了扭轉由于內需動能未能有效激活或者先天不足的局面,我們唯有將中國經濟從主要依賴出口矯正到主要依賴國內消費的增長模式上來,,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弱化經濟成長中的海外競爭風險,。 還需強調的是,由于中美雙邊貿易額已超過了4000億美元,,其中2011年美國對中國出口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中美雙方的利益交織程度日益加深。與此同時,迄今美國對華所有反傾銷和反補貼案所涉案金額不超過我國對美出口總額的2%,。這就意味著,,一旦“貿易戰(zhàn)”開打,,美國定難獨善其身,,中國對后續(xù)結果也不足以懼。為此,,我們理應摒棄委曲求全和息事寧人的傳統(tǒng)做法,。觀察發(fā)現,最近10年間每當美國對中國實行貿易制裁時,,中國往往采取增購美國國債或者超大規(guī)模采購美國產品的保守方法以換取對方的讓步,。但事實證明,這種做法不僅不利于維護中國的利益,,反而會使美國政客形成一種不合理的預期——如果繼續(xù)對中國施加壓力,,就有可能從中國獲取更大的利益。為此,,中國政府必須挺直腰桿并在必要的時候以牙還牙,。 當然,平息中美貿易摩擦和戰(zhàn)火的最好辦法是雙方的談判和協商,。在這方面,,今天無論是中方還是美方都還有不小的回旋空間和操作半徑。作為一個初步示好的成果,,在今年1月對730種商品實施較低的進口暫定稅率之后,,中國政府日前作出最新表態(tài),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和部分生活用品的進口關稅,;而對于中國政府開列的141個高科技產品購買清單,,美方則表示將在46個產品和項目上慷慨滿足中方要求。這或許是事態(tài)在向雙贏方向轉化的預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