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綜合改革試驗終于在溫州這塊“敢為人先”,、“敢于第一次吃螃蟹”的土地上起航了。需要厘清的是,,試點最終放在溫州,,而不是其他地區(qū),根本的原因,,在于溫州這塊土地,,到處充滿著改革因子。這也告訴我們,,溫州的試點,,要想正式揚帆起航,,真正為中國下一步的金融改革和發(fā)展積累經驗,、提供借鑒,就必須把始終“改革”放在首位,,把“改革”作為此次試點的工兵部隊,,創(chuàng)新改革思維、理順改革思路,、明確改革目標,、突出改革重點,。只有改革,才能破冰,,只有改革,,試點才能向縱深推進。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成功經驗和許多教訓告訴我們,,把改革方案付諸實踐,,難度不小,需要突破的框框很多,,需要戰(zhàn)勝的困難很多,,需要攻破的堡壘很多。很多改革,,早在若干年前就已經提出,,也都有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但是,,有些改革迄今為止仍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早在1987年,,溫州就被正式列為全國第一個實行利率改革試點的城市,,2002年又成為全國唯一的金融改革綜合試驗區(qū)。但由于決策層,、管理層和操作層之間并沒有形成有機的統(tǒng)一,,無論是制度設計還是政策銜接,抑或操作聯系始終處于無序的自我摸索過程中,,還時常遭到來自于各方面的障礙和阻力,。如組建華僑銀行始終未果、組建民間銀行這一步始終沒能跨出去,,結果,,試驗區(qū)變成了金融秩序亂象最集中的地區(qū)。
可以這樣說,,由于沒有頂層設計支撐,,沒有賦予溫州真正的改革試驗權,溫州第一次金融綜合改革試驗,,是失敗的,。所以,當溫州再次成為全國唯一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qū)時,,我們既充滿期待,,也有擔憂。我們要看看,,這次有沒有頂層設計,,有什么樣的頂層設計,。此次試點是中央直接批準的,且提出了十二個方面的任務,。接下來,,相信管理層一定會按照這些要求幫助溫州設計制度、研究政策,、明確重點,,并在很多環(huán)節(jié)給予溫州綠色通道。只要能形成這樣的互動,,此次試點是能讓人充滿期待和想象的,。
考慮到此次試點很大程度上是以建立良好的金融秩序為立足點,因此,,如何放開民間金融管制,、給民間資本以更多金融方面的出路,是有望在這次改革試驗中取得重大突破,。因為,,從游擊隊、雜牌軍到正規(guī)軍,,差的就是制度的規(guī)范和機制的完善,,一旦有效的制度和良好的機制建立起來,游擊隊和雜牌軍很快就能變成正規(guī)軍,。前提是,,規(guī)范民間金融,決不能以收編和取締為歸宿,,而應當以放開和規(guī)范為突破口,,給出路而不是給糧食。這就要求,,從決策層和管理層都必須以改革的心態(tài)對待民間金融,,給民間金融上岸的條件和機會、政策和通道,。如組建村鎮(zhèn)銀行,、創(chuàng)業(yè)銀行、股份制銀行,、華僑銀行等,,把民間資本用金融這根紐帶聚集到一起,成為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
必須把握的是,,鑒于溫州能成為金融改革的試驗區(qū),,很大程度上與溫州的實體企業(yè),、特別是中小企業(yè)陷入生存困境有關,,與企業(yè)的融資渠道不暢有關,因此,,金融改革在試點過程中,,必須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如何破解中小企業(yè)融資難題上。一方面,,就政府層面而言,,必須重新確立實業(yè)興國、實業(yè)興市的觀念,,鼓勵和支持民間投資者加大對實體產業(yè)的投資,,發(fā)展壯大實體產業(yè),而不能像前些年一樣,,民間資本都轉向房地產業(yè)和地下金融了,;另一方面,就金融改革而言,,必須圍繞發(fā)展實體產業(yè)這個中心,,民間銀行的組建、金融體系的建立,、金融服務的提升等,,都要有利于實體產業(yè)的發(fā)展。不然,,就要加以限制和約束,。
溫州此次綜合改革,沒有將利率市場化的問題列入試點任務,。確實,,由于利率市場化不僅是個比較敏感的問題,也是一個全局性問題,,如果輕率提出,,可能會帶來一些無法預料的負面沖擊。不過,,筆者認為,,這并不妨礙溫州人仍然可以在這方面作些嘗試。事實上,,溫州在試點過程中,,恐怕無法完全避免觸及利率市場化的問題,假如在試點過程中,,敢闖敢干的溫州人稍稍突破一些現行框架,,應該不是太出人意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