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普爾上周末下調歐元區(qū)包括法國在內九個國家的信用評級,“兌現”其去年末把歐元區(qū)包括德國在內的15國經濟調整為“負面”的“展望”,。所以,,下調歐元區(qū)九國信用評級是標普去年的既定方針,�,;蛟S下一步還要下調德國的評級,,不過,,如果英國仍保持3A評級,,可能會再次招來評級機構的信用危機,。筆者因此認為,,這次歐元區(qū)九國評級下調帶來的影響以及可能加劇歐債危機的形勢,應該不會超出意料,。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不該有新的恐慌,。
評級下調,意味著被下調九國的違約率上升,,信用風險上升,。最直接的擔心是,這些國家在市場再融資的成本會上升,,甚至一些國家債務可能發(fā)不出去,。不過筆者認為,被降級的九國融資成本立即大幅上升的風險不大,。按照投機性市場的游戲規(guī)則,,投機行為會提前吸收“預期”發(fā)出的不確定信息�,!邦A期”兌現后,,投機行為反而會平穩(wěn)下來。去年末評級機構已把歐元區(qū)包括德國在內的15個國家的經濟前景調降為負面觀望,,已發(fā)出了將降低這些國家信用級別的強烈預期,,各國國債利率隨即波動,價格變化當時就吸收了“預期”降級的信息�,,F在降級“預期”兌現后,,至少短期內各國債券價格不會大幅調整,。
違約概率上升,,也并不意味著被降級各國立即還不起錢,特別法國從3A降至2A+,,大大高于很多國家的國家信用評級,。相信法國、奧地利這樣的國家的市場再融資,,暫時不會遭遇利率大幅上升的壓力,。16日,法國順利完成85億歐元的債券融資,,市場利率還有所下降,,便是最好的印證,。至于調降這些國家的評級,是否由于失落心理促使這些還有實力的國家加大自救和拯救整體歐債危機的力度,,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一些國家債務評級被調至垃圾級別,其債務不能作為抵押品融資,,這些國家的債務融資已被拋棄,,市場融資成本已沒有意義,比如希臘和葡萄牙,。對他們,,繼續(xù)降級已沒有實際意義,只不過可以烘托出歐債更嚴峻的氛圍和更嚴重的程度,,或可達到施壓國際社會出錢相救的效果,。
對于西班牙和意大利這些還停留在投資級別之內的國家,在前一次評級下調后,,融資成本已上升,,意大利十年期國債利率去年一次接近臨界點突破7%,所以這次短期內國債利率不會立即大幅上升,。但對于那些希望恢復市場融資,,緩解財政改革壓力,實現財政體制漸進改革的國家,,如果評級繼續(xù)被下調,,可能會推波助瀾,放大違約的負面預期,,陷他們于無法自救的困境之中,。
另外,就中期而言,,評級機構不斷下調評級的行為可能加速銀行的免債行動,。如果延續(xù)這種趨勢,結果將是對這些國家國債的信心喪失殆盡,。如果歐元區(qū)大多數國家最后都不能自救,,或者沒有給歐元區(qū)大多數愿意努力調整的國家漸進改革的時間和條件,大多數國家都技術上破產,,債務違約的危機就會整體爆發(fā),。面對這樣的變化,持有歐洲各國巨額債務的銀行只有兩條路,,一條就是像雷曼兄弟那樣破產清算,,再引發(fā)一場全球金融危機;另一條路就是被迫大幅度減免各國的國債,降低通過銀行間市場相互拆借的資金規(guī)模和資產的杠桿倍數,,變“大到不能倒”的危機為主動收縮銀行虛擬資本規(guī)模的非系統(tǒng)風險,,以此避免引發(fā)可能葬送自己也傷害世界的金融海嘯。
現在這些銀行還在為已被歐盟要求的對希臘50%的免債規(guī)模博弈,。如果這些銀行始終無法清醒地面對現實,,堅持在利益上寸利不讓,那這些銀行一定會失去更多,。如果評級機構的評級加速推動這些銀行走向第二條活路,,不失為這些銀行的明智選擇。
無疑,,分析這次評級下調的一些國家的情況以后,,評級機構的信用應該再次被打上問號。英國不在這次評級下調之列,,甚至也不在去年的“負面展望”之列,。但相比法國,英國的經濟現狀其實更糟糕,。英國的通脹超過2%警戒線,,最高月度數據達到4%;去年經濟增長可能僅0.5%,;赤字則高達10%,。而法國同期通脹低于2%警戒線;赤字略高于3%,,僅是英國的三分之一,;經濟增長達到1.5%,是英國的三倍,。法國所有主要經濟指標和數據都好于英國,,就國家之間的比較而言,法國未來的債務形勢應該也好于英國,。標普們厚此薄彼,,甚至在德國的經濟前景都可能“被”調成負面展望的情況下,也沒有將英國列入負面展望,。而德國經濟與英國經濟形勢之差別是全球有目共睹的,。如果說,英國與法,、德的不同之處在于英國仍可獨立印鈔票來兌付國債,,所以直接違約風險相對較低的話,,那么全世界最大的印鈔國美國的債務級別,,不管背后有什么故事,已被降至AA+,與美國比較,,英國憑印鈔能力保持3A評級的理由不更脆弱么,?
無論如何,標準普爾們在歐債危機中的行為,,使得評級機構所必須具備的公正,、公平、獨立性的公信力再次備受質疑,。由此引發(fā)的進一步思考是,,當下國際債券市場的這種評級制度,可能嚴重受到利益驅動和超出債券市場信息釋放的導向,。未來全球金融市場的三公秩序建設,,非得破釜沉舟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