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鐵道部有關負責人日前說,,為解決農民工買票難,,已安排臨客5029列作為農民工專列,,同時投入資金9.4億元,全面整治“綠皮車”設施設備。 據報道,,今年春運,,鐵路方面為農民工準備的專列以及改造“綠皮車”的投入資金均創(chuàng)歷史之最,這兩項舉措體現(xiàn)了對農民工的關愛與體恤,,應該給“鐵老大”一點掌聲。 為期40天的春運已拉開大幕,,預計出行人數達31.58億,,其中選擇鐵路的2.35億人次,兩個數據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眾所周知,坐火車回家過年的大都是常年離鄉(xiāng)在外遠距離打工的農民工,,雖然如今中國高鐵四通八達,但廣大農民工仍然青睞速度慢一點,、服務差一點的“綠皮車”,,道理不難揣摩,“綠皮車”的票價僅有動車或高鐵的1/4,。 筆者覺得,關懷農民工春運,,就須讀懂并設身處地地踐行“窮人經濟學”,,既要解決他們一票難求的問題,,走得了,,又要千方百計為他們降低乘車成本,節(jié)省開支,,這就是“窮人經濟學”的內涵,。其實,不僅廣大農民工需要“綠皮車”,,許多低收入群眾都把“綠皮車”作為首選交通工具,鐵路方面增開“綠皮車”,,無疑辦了一件得民心,、暖人心的好事。 好事辦好,,還需在改善服務方面動腦筋,、下功夫,、多投入,。在乘客的印象中,,“綠皮車”因票價便宜,常常與臟亂差,、大量超員,、擁擠不堪“結緣”,很多旅客雖然解決了一票難求,,但解決不了一座難求,一站10多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喝水難、如廁難,,累得筋疲力盡,。今年鐵道部拿出九億多專項資金用于“綠皮車”設施更新,提供適合農民工消費的礦泉水和餐飲,,這事辦得很溫馨,、很溫暖、很人性,,雖然鐵路方面犧牲了一些利益,,少賺了些錢,但可以贏得口碑與人心,。 但愿“綠皮車”成為今年鐵路春運的一大亮色,,希望“鐵老大”一如既往地為低收入群眾出行著想,想方設法改善“綠皮車”服務,,力保乘客人人有座,,乘車放心、舒心,、溫心,。期待“綠皮車”成為鐵路改善形象的一個契機,也希望公路,、水運,、航空等交通運輸都自覺踐行“窮人經濟學”,為農民工及低收入群眾出行提供物美價廉的春運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