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熱點財經輿情事件不少,有的事還挺復雜,。當事者普遍對輿情比較重視,,在積極地回應和解釋。且不說效果如何,,至少回應的速度都挺快,。 比如,有雜志上周初發(fā)了文章,,說吉利集團負債率高情況不妙陷入“危局”,,結果李書福急了。該文14日開始在網絡上大范圍流傳,,關注度挺高,,而吉利集團當天下午就借助官方微博、主流網站的渠道來發(fā)聲明回應,。第二天,,吉利集團又發(fā)了一個針鋒相對措詞強硬的聲明二次回應,說文中列舉的多項事實失實,。據說,,吉利集團除了發(fā)聲明,,也在向相關新聞主管部門投訴、還要采取法律行動,。吉利集團如此在意這次輿情,,大概可以有兩個維度的解釋,一個是覺得遭了冤枉所以非常生氣,;另一個可能是擔心負面輿情擴散會影響公司的融資成本,。原發(fā)文雜志繼續(xù)堅稱報道屬實,而也有第三方觀察者猜測該文或許和吉利港股的空頭頭寸變化有關,。 有的發(fā)電企業(yè)最近接受采訪,,倒是主動說自己企業(yè)以及整個行業(yè)情況不妙,言外之意則是希望電價適度上調一點為好,。一些專業(yè)機構也發(fā)表了研究觀點,,發(fā)電企業(yè)電價上調,有其合理性,,應該盡早調,。而聽說電價要上調,網民們反應很強烈,。在幾家主要門戶網站,,電價上調是上周最為熱門的新聞評論話題之一。多數網民的跟帖表示反對,,或者是感嘆生活成本不斷升高希望電價別漲,,或者是說電力系統(tǒng)工資水平很高怪不得要虧損�,;蛟S是跟輿論的強烈傾向有點關系,?發(fā)改委價格司的有關負責人上周也出來辟謠,說目前沒看到調價方案,�,?磥恚还苷{價是否有理,,至少短期內電價還不會漲,。 新華社的記者去調查了煉油行業(yè)之后,寫了篇措辭謹慎的文章,,指出石化雙雄煉油業(yè)務一直虧損,,可地方煉廠卻沒油可煉產能閑置。不少媒體跟進報道,,詞鋒更為銳利,,直指兩巨頭自抬中間成本人為制造煉油業(yè)務虧損,呼吁減少壟斷,,放寬原油進口權,,讓其他煉油廠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這事網民們評論也很熱鬧,,批評的焦點除了壟斷地位問題,,網民們也批評了石化巨頭的員工高收入和各種高消費。煉油業(yè)務這事專業(yè)性較強,,不管輿論觀點是否準確,,石化雙雄都應對公眾和媒體做些更具體的解釋和回應。 建行,、工行的外資股東上周又在減持,,一算賬,外資大行又兌現了一筆豐厚利潤,。隨后交易細節(jié)被披露,,以建行來說,接盤者包括淡馬錫和中投公司等,。一看到中投公司出手買了,,網民們的評論熱度進一步攀升。許多網民批評說,,為什么錢又給外資賺走了,,為什么中投要把股份高買回來?這個并非新鮮話題,,每次減持都有人說,,也有不少專業(yè)人士做過客觀分析:市場行為而已,這幾年四大行快速發(fā)展,,當初冒著風險入股的股東賺錢了也很正常,。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注意到,建行管理層及時地回應了此次輿情,,張建國行長接受《人民日報》采訪,,做了比較客觀的分析,包括外資股東因為入選全球系統(tǒng)重要性銀行需要補充資本,,也指出淡馬錫等外資股東在繼續(xù)增持,。這樣的解釋,應該是較有說服力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發(fā)表了對中國金融體系的首度評估報告,,說總體穩(wěn)健但脆弱性正在增加,并具體指出了幾項風險,。央行則較委婉的做了回應,,說該報告總體是不錯的,但也存在個別不夠客觀,、不夠全面的觀點,,有關改革建議尚需結合我國國情來研究,。IMF與央行的一番互動,,談的問題既宏觀又專業(yè),,結果參與討論的網友也非常多。從抽樣閱讀的情況來看,,網友簡短的情緒表達比較多,,具體的分析和意見就比較少了,。 上交所一位負責人早前接受了Bloomberg電視的訪談,談到國際板的籌備問題,,表示基本準備就緒,,當時機成熟時可以推出。而在上周,,數家國內媒體則有意無意間略去“時機成熟”的前置條件,,以上交所隨時可推出國際板為題刊發(fā)報道,引發(fā)市場高度關注,,亦有不少市場人士認為該消息與上周股指波動有一定聯(lián)系,。從另一角度來說,亦是說明當前市場心態(tài)相當脆弱,。此次國際板傳言雖已基本淡去,,但也可以預計,在國際板正式推出之前,,市場上還可能會再傳上那么幾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