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開始的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已經(jīng)進入倒計時,,而各地進展情況參差不齊。日前,,山東省副省長黃勝在該省推進教育規(guī)劃綱要落實工作會議上透露,,截至目前,山東省26個縣(市,、區(qū))
未向校舍安全工程投一分錢,,致使部分項目不能按時開工或長期停工。(《京華時報》11月16日) 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被稱為“等不起”的民生工程,,國家重視,,公眾期待,。2009年,在汶川大地震臨近一周年之際,,國務院要求,,從當年開始,用三年時間在全國范圍實施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提升中小學校舍抗震防災能力,。但是3年的大限將至,各地工程進展情況不容樂觀,。不少省份完不成任務是板上釘釘之事,。以廣東為例,截至今年7月,,該省平均開工率僅為69%,,竣工率為48%。 在談及工程推進緩慢的原因時,,不少地方異口同聲地選擇了“缺錢”,。但錢真的是最大的問題?中小學校舍安全改造資金來源包括,,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省級、市級,、縣級的財政資金和其他渠道籌集資金等,,真正分攤到各級的并不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如果在酒桌,、車輪上節(jié)約一點,,少蓋幾個辦公大樓就能省出這筆錢。就山東而言,,這些年,,該省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去年,,全省實現(xiàn)生產(chǎn)總值39416.2億元,,超過一半的縣(市、區(qū))地方財政收入過10億元,,其中過30億元的11個,。問題的關(guān)鍵是,不差錢,,差的是對于校舍工程投入的動力,。 校舍工程是民心工程、未來工程,也是良心工程,。我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對學校校舍安全進行檢查,;對需要維修、改造的,,及時予以維修,、改造�,!鄙綎|省有關(guān)規(guī)定也明確:各市縣的市長,、縣長是本轄區(qū)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的第一責任人。但全國校舍工程實施三年來,,26個縣(市,、區(qū))未為此投一分錢,除了要拷問地方官員的政策執(zhí)行力,,也要追問他們的社會責任和行政良心,。 這些年,教育雖然被叫得很響,,但與事實上的重視并不是一碼事,。在一個官本位和監(jiān)管不完善的語境下,政府的預算與支出,,大都被打上了強烈的長官意志烙印,,因地方主政者的個人喜好而定。不少地方喜歡將錢投向城市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等見效快的政績工程,,而具有戰(zhàn)略地位的教育,,卻因戰(zhàn)線長、收效慢難被重視,,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成了“略占地位”,。 基于此,當貧困縣陜西寧陜縣舉全市之力,,推出“15年免費教育”新政后,;當云南嵩明縣領(lǐng)導“蝸居”老房子辦公,學校卻成為當?shù)刈詈媒ㄖ䲡r,,在社會一片盛贊之中,卻有人理性地警示大家:這種景象不可復制,,也不可推廣,。前者多半是因為主政官員系教師出身,有著濃厚的教育情結(jié),;后者則因多任縣主要領(lǐng)導留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簡言之,兩地傾情教育,大都是因為人,,而不是因為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