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剛過,國家發(fā)改委宣布從9日零時起下調成品油最高零售價格,汽柴油均下調300元/噸,,這是16個月來首次下調成品油價,。2009年5月成品油定價機制實施以來,,中國成品油價格一共調整了12次,其中9次上調,這是第3次下調。 面對各種批評,,發(fā)改委官員依然否認他們追漲快、殺跌慢,。估計在其看來,,他們所做的可能是對市場最恰當的反應。發(fā)改委編制的2008年以來國際國內油價比較表,,十分清楚地顯示了國內成品油價格上漲和國際油價的正相關性,。言下之意,發(fā)改委認為上調多,、下調少是市場使然,,而不是管制后果,。且大陸成品油零售價格似乎還低于境外一些主要經濟體,。即使沒有本輪下調,標號大抵相同的汽油也比香港低近35%,。中國消費者在此期間享受了價格管制的好處,,漲多跌少算什么? 但問題是對這種管出來的成品油價格,,整個市場卻無人開心,! 比如掏錢買單卻無權置喙價格的消費者不開心。理由明擺著,,國際油價漲跌互現,,但中國成品油漲多跌少,且追漲快殺跌慢,,消費者沒感到有什么好處,。 中國的石油巨頭也不高興。中石化幾乎在每次股東大會上面對媒體和投資人都要求煉制業(yè)務完全放開,,因為它需要擺脫國際油價波動造成的損失,。中石油、中海油也經常要求國家將成品油定價權下放給自己,。 說實話,,這個要求不過分,一個企業(yè)主要業(yè)務沒有定價權應該是很無奈的,。但我們一時還難以接受成品油定價權交給石油巨頭,。大家雖然都煩價格管制,,但消費者更怕壟斷巨頭唯利是圖。在這個怪圈里,,人們不僅想不出什么好辦法消除各種不滿,,還忘記了——市場上根本就沒有什么東西的價格是政府制定出來的。 其實商品的市場價格是市場交易結果,,這本是一個常識,。政府可以有物價部門,來監(jiān)督交易過程中是否有價格欺詐等行為,,但卻不能,、也沒必要設置一個專門的機構,對企業(yè)進行所謂價格制定和指導,。換言之,,政府可以、也應該受理消費者的價格投訴,,但卻不能,、也不應該決定消費者和供應商的交易價格。 比如因行業(yè)特性使然,,成品油價格易受壟斷企業(yè)行為影響,,政府應出面監(jiān)管,限制和消除壟斷企業(yè)對消費者的不公,。而中國成品油價格來自發(fā)改委的定價機制,,表面看壟斷企業(yè)無權擅自定價,似乎以政府名義能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但實際情況卻相反,。 因為這種情況下,消費者不知向誰投訴成品油價格的不公,!投訴石油巨無霸壟斷,?價格卻不是它們制定的,它們只是執(zhí)行機構,;若投訴發(fā)改委,,這將是行政訴訟。就一種消費品的價格,,消費者和政府打官司,,而獲得壟斷利潤的石油巨頭卻置身事外,怎么看都不正常,。且政府行政權力還加深這種不正常,。因為,發(fā)改委在以成品油定價機制為基礎制定價格時,一般以紅頭文件形式下達給石油巨無霸和各地物價部門,。若說政府這是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是對壟斷可能形成的市場不公的限制,還不如說是把自身信用和行政權力讓渡給了壟斷企業(yè),。眾所周知,,壟斷企業(yè)一旦和行政權力結合起來,消費者在市場上基本就沒有任何來自制度的保護了,。 而發(fā)改委似乎遠未意識到這個惡劣后果,。這次調價,發(fā)改委召開媒體通氣會說,,正在醞釀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且有望年內推出。但不論怎么改,,只要還是它在實施定價,,就不會有本質變化。道理同樣簡單,,市場根本不需要行政管理的定價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