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倍市盈率,!銀行股估值如此的“白菜價”著實令市場大跌眼鏡,。靚麗的中報并未提起資金的絲毫興趣,按照最新的中報業(yè)績,,民生銀行,、交通銀行和建設銀行的估值目前均已降至6倍以下,,分別為5.36倍、5.39倍和5.99倍,。
從當前絕對股價來看,,工商銀行徘徊在4元,中國銀行不到3元,,農業(yè)銀行2.56元,,建設銀行4.5元左右,民生銀行5.5元,交通銀行4.6元左右,,說成“白菜價”是形象的,。曾經7~8倍的市盈率被認為是銀行股的“估值底”,而現(xiàn)在6倍以下的市盈率卻仍然鮮有資金光顧,。其實,,如果不是大股東中金公司屢屢出手托盤,工農中建四家大型銀行股價將會更加慘烈,。
社會各界對銀行股目前的
“窘相”有許多解讀和分析,。國際上有歐債和美債危機影響,全球經濟二次探底威脅,;國內是整體經濟下探的大環(huán)境,,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問題,銀行不良貸款的潛在風險,。還有人認為,,銀行股價與其業(yè)績遠遠背離,主要是銀行股是個“大塊頭”,,大資金不想光顧,,小資金難以撼動等。這些雖然都有一定道理,,但都是從一個側面反映問題,。在筆者看來,上市銀行當前的股價估值并沒有錯配銀行所謂的業(yè)績,,反而是銀行真實情況的真實反映,。就拿四大國有銀行來說,改制上市本身就是依靠國家信用,,完全沒有反映出自身經營狀況和業(yè)績,。如果依靠自身發(fā)展經營業(yè)績,是難以改制和上市的,。一家銀行的不良資產占比高達20%以上,,如果不是國家同意給予剝離,如何能上市呢,?我們還必須看到,,不良資產剝離了,但是產生不良資產的機制,、土壤仍在,,消除不良資產的機制并沒有建立起來。
從四家大型銀行上市后,,內部管理仍然是行政化,、機關化那一套,,風險防范機制,內部運作效率,,股權制約體制,,資本約束機制,人力資源管理體制等形式都有了,,但是換湯不換藥,。不說是上市公司,就是一般企業(yè)也應該有起碼的核算意識,、成本意識和盈利意識,,這四大銀行卻沒有,比如,,每到月底,、季底、半年底,、年底,,不惜成本高息攬儲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要說有所改變的話,,或許就是銀行高管們的薪酬比上市前提高了許多,。
資本約束機制是防止銀行盲目擴張、防止資產風險和保護債權人的最低防線,。然而,,中國的銀行全面引入后,卻徹底變形了,。不但沒有約束住貸款的盲目擴張,,而且給資本市場、融資市場帶來深深傷害和沖擊,。因為銀行盲目放貸導致資本充足率不足時,,可以隨意到資本市場通過增發(fā)、擴容,、發(fā)債等手段輕而易舉籌集到資本,。近日,前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說,,未來銀行資本缺口在4000億元。這4000億元國家財政肯定給不了,,唯一辦法就是通過在股市里增發(fā)和發(fā)債來籌集,。
上市銀行的成長性越來越低。目前,,銀行主要利潤來源于兩個渠道:一是貸款利息收入,,二是中間業(yè)務收入,。依靠盲目擴張貸款之路越來越窄,其不但消耗資本較多,,而且風險越來越大,,隱患越來越多。特別是社會直接融資的迅速擴大,,金融脫媒化已成趨勢,。依靠中間業(yè)務收入的路子也不容樂觀。為了發(fā)展中間業(yè)務收入,,一些銀行把沒有一點技術含量,、沒有任何附加值、沒有給客戶增加任何理財收入的傳統(tǒng)服務項目啟動收費,,如果這些不該收費的項目全部取消,,大型銀行幾乎沒有什么中間業(yè)務收入產品。這樣的銀行利潤增長點在哪里,?成長潛力又在哪,?
因此,筆者不贊成目前銀行估值與業(yè)績背離的說法,。要記住,,這是市場的選擇和判斷。大型上市銀行一定要理性分析觀察市場為何做出如此選擇和判斷,,從而腳踏實地搞好經營管理,。只要銀行經營管理做得好、服務做得好,,市場肯定會作出另一種選擇和判斷,。因此說,目前市場對銀行估值的判斷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