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一日千里——截至今年7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已經啟動兩年,,累計完成的結算量已達萬億人民幣,;而在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人民幣存款在今年4月底已達5100億元,很多研究人士還預計到今年年底將突破萬億元,;與此同時,,包括人民幣FDI,、離岸人民幣IPO等更多的政策也在摸索著推出,。 但是,,筆者注意到,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逐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深度和廣度不斷積累,,一些“潛藏”的風險正在慢慢冒出來,。而監(jiān)管部門出臺的一些政策,,似乎也預示著這些風險絕不可小覷,。央行日前最新出臺了《關于明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相關問題的通知》,其要點在于“參與人民幣跨境結算的境外行,,不能辦理與內地企業(yè)無直接貿易往來支付的人民幣購售業(yè)務,。”這里面蘊含著監(jiān)管層一個大大的擔心,,那就是掩蓋在貿易外衣下的非貿易的人民幣跨境資金正在“暗潮涌動”,。曾有業(yè)內人士向筆者透露,這種無真實貿易背景的,、“流轉”在內地和香港之間的投機套利資金,,進行一筆交易的獲利就達上千萬。 有專家將這類資金定義為“人民幣”形態(tài)的熱錢,。人民幣國際化并非是產生“人民幣”形態(tài)熱錢的必然因素,,但在目前這種國內國際環(huán)境“溫床”下,人民幣國際化似乎必然會形成這種現象,。這個“溫床”包含兩方面的因素——香港和內地天然形成的密切的聯系以及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的極大吸引力,。舉例說明,世行今年初在香港發(fā)行二年期人民幣債券,,票面利率僅為0.95%,,但仍備受追捧,原因何在,?人民幣年約3%至5%的升值幅度,,已經可以解釋這一切。 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期,,我們極力推動“人民幣”走出去,,但如果持有人民幣的目的都是沖著升值的“套利”,那么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一是如果人民幣停止升值或者說升值沒那么快,,是不是人民幣走出去就沒人要了?或許國際化會放緩甚至停滯,;二是若大量積累的投機資金為達自身目的利用杠桿金融工具來炒高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匯率會不會因此被離岸“綁架”而危害中國經濟?也許這個猜想看起來還很遙遠,,但預計到今年年底香港離岸人民幣的存款量會達萬億,,比起在岸市場30萬億的人民幣存款規(guī)模,這個數額已經不能小視。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必須要走的路,,但僅靠人民幣升值來吸引游資,,這樣的國際化方式并不健康,也不是我們的初衷,。反觀包括美元在內的任何一種貨幣的國際化進程,,都是建立在真實需求的基礎上的。若想改變目前這種“升值推動國際化”的有些“畸形”的格局,,一是要完善匯率形成機制,,讓匯率真正上下波動起來而非讓單邊升值主導市場情緒;二是進一步平衡國際收支,,從源頭來降低人民升值的壓力,。更重要的是,要讓人民幣真正國際化,,要在資本項目開放上做文章,,讓“死錢”變“活錢”,讓人民幣能自由地流動,。 一句話,,一種資本項目不開放的貨幣,不是自信的貨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