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訪匈牙利、英國、德國,,并簽訂了一系列的經貿協(xié)定和大額貿易合同,。溫家寶在訪歐期間表示,中國政府對歐元區(qū)債務危機高度關注,,并認為歐元區(qū)將會逐步走出歐債危機,,中國愿意購買更多的歐洲國家債券來幫助歐元區(qū)穩(wěn)定。 我們可以將匈,、英,、德三國看作歐洲不同經濟狀態(tài)的三種代表,“新歐洲”的匈牙利跟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和意大利一樣,都被視為歐債危機的發(fā)作國或潛在發(fā)作國,,他們在歐洲的產業(yè)鏈分布上也是比較低端的,,他們跟中國處于較多的“貿易沖突區(qū)”,他們都沒有控制好財政平衡,,而且因為納入歐元區(qū),他們沒有力量讓貨幣貶值,,其貨幣政策“消失了”,。 英國則處于“游離態(tài)”,它在政治地緣上屬于歐洲,,但在經濟上并不是,。瑞典等北歐國家也是如此,他們有獨立的貨幣,,不融入歐元區(qū),。英國遭遇到金融危機之后,英國人跟美國人一樣,,傾向于貨幣(英鎊)不斷貶值來調整內外部失衡,。由于英國已經“金融立國”,所以從產業(yè)實業(yè)的角度看,,中英之間的經濟聯系程度并不太強,。由于英美的政治同盟緊密度太強,英國更像是美國在歐洲的投射,,所以英國會在一些政治話題上表達自己的鋒芒,,這會讓新興經濟體感到一些不快。 而德國是歐洲經濟的“大贏家”,,也是歐元區(qū)蘋果筐里面“最好的那個蘋果”,,他們堅持的諸多原則——生產率優(yōu)先、嚴控貨幣警惕通脹,、財政平衡和鼓勵儲蓄——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不過也遭遇到指責,,一些凱恩斯主義者從“需求平衡”的角度指責德國出口太多,賺取了太多的歐洲貿易盈余,,并不愛消費,,導致其他“爛蘋果”國家沒法從德國身上獲得需求,促成了這些國家的債務危機,。德國所面臨的指責跟中國所遭遇的指責類似——中國也被認為是全球貿易失衡的因素之一:出口太多,、消費太少。但是,,德國還要承擔一些歐債危機的成本,,德國是歐元區(qū)的領頭羊,德國有責任維護歐元,,所以無論是希臘還是其他國家的債務重組,,作為大的債權人之一的德國,都要承擔一定的債權損失,。而且作為“實業(yè)立國”,,德國跟中國是互補的,不存在巨大的沖突區(qū),,德國的各項先進技術都是中國所渴望的,,并且在一些重要話語上“非常溫和”。德國人希望中國支持其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并且愿意推動中國獲得歐洲認可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和其他對中國的限制,,溫家寶稱德國為“最重要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之一”。 所以,,三種代表既折射出中國經濟與之不同的親疏關系,,也折射出歐洲分化的趨勢。中國承諾增加歐洲國家國債的購買是一個很好的策略,,因為這其實非常有助于穩(wěn)定以德國代表的歐元區(qū)維護力量的關系,,當然這對歐債危機受害國也有“利好”作用。我們可以設想一種最壞的趨勢——就像索羅斯說的那樣“一些國家不可避免地退出歐元區(qū)”,,造成歐元區(qū)的短暫崩裂和萎縮,,如果是“爛蘋果”退出,那么長期看,,這對歐元是很大利好,,筐子里面“爛蘋果”剔除了,那么“好蘋果”就會賣出更高的價格,�,!盃蘋果”國家會走上一條迷途,即認為歐元束縛了貨幣政策的調整。而且,,這些國家的民眾并不喜歡加稅,,既然內部不收縮,那么外部就需要貶值,,那么退出歐元區(qū)讓主權貨幣貶值會是一條自然的道路�,,F在,中國正在努力地改變資產過去集中于美元資產的局面,,中國增加購買歐債,,即使未來一些國家退出歐元區(qū)實施主幣大貶值,那么也沒關系,,因為債權是按照歐元來算的,,如果歐元是堅挺的,那么就不會被賴掉,,這跟美元貶值的“賴帳機制”有很大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