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近日發(fā)布《中國財政透明度2011》。該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31個省級財政透明度百分制得分為23.14分,,相較2009年、2010年的21.71分,、21.87分,,進步非常緩慢。從部門角度看,,交通部門得分最高,,工商、地稅,、環(huán)保,、衛(wèi)生、教育,、財政等部門居中,,人大、政協(xié),、國稅得分最低,。(6月19日《北京青年報》) 這項由研究機構進行的省級財政透明度調查,依據(jù)的是《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規(guī)定的“依申請公開”原則,。研究者將調查問卷寄給31個�,。ㄗ灾螀^(qū)、直轄市)的政府信息公開辦公室,、財政廳,、社保中心和國資委,,根據(jù)答復情況進行研究、評估,,最后得出財政透明度的分值,。按照《條例》的規(guī)定,調查涉及的財政收支情況,,其實大多都是政府部門應當“主動公開”的內容,但面對研究機構提出的信息公開申請,,一些地方和部門表現(xiàn)得十分消極,,甚至以各種似是而非的理由加以拒絕。這說明,,當前公共財政透明度偏低,,財政收支信息公開進展緩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關財政信息公開的法律法規(guī)并未得到嚴格執(zhí)行,,對涉嫌違法違規(guī)的行為也并未嚴格追究,有關部門違法違規(guī)的成本太低,,因此履行財政信息公開職能的壓力不大,,提高財政透明度的積極性不高,動力不足,。 分析這項省級財政透明度調查三年來的數(shù)據(jù)變化,,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一些省份開始得分較高,后來卻急劇下降,,如福建省在2009年和2010年都名列第一,,且分數(shù)遠高于第二名,到2011年卻跌至第22名,;一些省份開始得分較低,,后來迅速攀升,如新疆在2009年,、2010年分別居第15名和第28名,,2011年一躍升至第一名。這種排名變化的“無序狀態(tài)”,,表明經過這幾年的努力,,省級財政信息公開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如果缺乏剛性的法律約束,,一些政府部門只愿意在這個水平范圍內徘徊,、“試探”,而不會主動加大財政收支信息公開的力度,不會力求在提高財政透明度上有所突破,。要進一步推動財政收支信息公開,,亟須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為有關部門履行財政信息公開職責施加更嚴格的約束,。 目前看來,,完善法律法規(guī)主要有兩種思路,一個是修訂《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有關條款,,另一個是修訂《預算法》的有關條款,。按照前者的規(guī)定,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制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政府信息公開的履職機關,,也是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嚴格說來,各級人大,、政協(xié)、司法機關不是行政機關,,有理由拒絕公開自己涉及的財政收支信息——雖然人大、政協(xié),、司法機關的經費由政府財政部門撥付,可以視為財政部門履職過程中掌握的政府信息,,但財政部門對此一般只能公布一個“大數(shù)”,,人大、政協(xié),、司法機關仍然可以拒絕公開細化的財政開支,。 不過,,《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無論如何修訂,都難以擴大“政府信息”的范圍,,所以,更有保障的思路是修訂《預算法》,,規(guī)定包括人大,、政協(xié),、司法機關等在內,所有涉及公共財政的公權機關都必須公開財政收支信息(涉及國家秘密者除外),,違反者須嚴格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额A算法》的法律階位高于《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如果《預算法》能規(guī)定到這一步,,除確需保密外,有關部門將再也拿不出拒絕財政信息公開的理由,。只有以完備明確、嚴格究責的法律法規(guī),,令有關部門在財政信息公開履職上生發(fā)出更大的壓力和動力,,才能推動財政信息公開工作全面深入進行,,為提高公共財政透明度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