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拍,,藝術品市場尤其是拍賣市場依然處在調整期的“陰霾時間”,。整體市場行情不佳,作為局部之一的當代藝術行情自然也很難有大的作為。
2006年至今,,中國當代藝術市場行情可以用“冰火兩重天”形容。現在回過頭來看,,2006到2009年春拍,,是中國當代藝術的牛市,而2009年至今當代藝術市場的發(fā)展從牛市下行到了熊市,。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也在2006年至今完成了從歐美藏家換手到亞洲藏家的過程,,收藏圈的范圍在縮小,中國當代藝術其實也并沒有形成受到國際關注的類別,。
供給減少 仍有出貨
衡量市場行情最基本的就是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動態(tài)關系,。目前,中國當代藝術的供給,,尤其是拍品供給資源在過去的8年中呈現下降趨勢,,因為有幾份中國當代藝術比較大的私人收藏將他們的當代藝術收藏或捐或賣,例如西方收藏家烏利·�,?�,、尤倫斯夫婦陸續(xù)處理其中國當代藝術藏品,也有的藏家已經將他們的收藏轉變成他們私人美術館館藏,。國內部分知名當代藝術收藏家則將其近幾年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入藏了私人美術館,。
盡管供給在減少,并不代表市場中就沒有好的作品,。其實仍有很多藏家的藏品被陸續(xù)釋放到市場中,。例如本次春拍北京獲得了北京藏家張銳的部分收藏。
北京保利今年春季拍賣會推出了臺灣藏家林明哲的藏品專拍,,上拍了11件拍品,,也是全部成交,成交額9066.6萬元,。
臺灣山藝術文教基金會這次釋出的藏品多為林明哲收藏的川美藝術家的作品,,2012年林先生也將自己部分川美藝術家的藏品在中國美術館舉行了“山川蒙養(yǎng)20年——山藝術文教基金會川美藝術作品收藏”展,此次拍賣的11件作品都在那次展覽中展出過,。本場拍賣成交價格最高的是羅中立1983年創(chuàng)作的《春蠶》,,這件是羅中立重要代表作品,多次出現在羅中立個展和重要展覽中,最終該件作品以4370萬元高價成交,,創(chuàng)出羅中立個人作品拍賣價格新高,。程叢林1984年創(chuàng)作的歷史畫作品《碼頭的臺階》也以2875萬元的高價成交。除了這兩件成交價格過千萬元的作品之外,,羅中立,、龐茂琨、何多苓和艾軒的作品均以過百萬元的價格成交,。
從這兩場重要藏家釋出作品后成交的情況看,,當代藝術這部分買家購買資金仍然相對充裕,重要拍品仍有買家在競爭,,只是買家之間的競爭激烈程度如果與前幾年相比肯定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以上這些拍品如果是2008年春拍放到市場中,價格也肯定比現在至少要高出20%,。藏家此時公開拍賣或是為了收回資金,、或是調整收藏之需。
價格線的調整
仔細觀察內地幾家大拍賣公司本季推出的當代藝術專場拍賣,,從高價減少中就能看出市場仍處弱勢,。北京保利的當代藝術夜場拍賣,成交價格最高的是靳尚誼1999年創(chuàng)作的《室內》,,成交價格為920萬元,;未能超過千萬元。中國嘉德春季的“突破與超越:八十年代的中國先鋒藝術”專場中成交價格最高的是潘德海的作品《掰開的包谷后山》,,成交價格920萬元,。內地市場僅有的高價來自于蘇富比北京春拍拍出的趙無極《夜之森林》,成交價3599萬元,。佳士得上海春拍,,中國當代藝術最高價是趙無極作品《31.08.2001-09.09.2002》,以850萬元落槌,。從數據可以看出,,在內地市場中當代藝術高價部分1000萬元是個門檻,這個門檻與前幾年比無疑也在降低,。
香港由于聚攏亞洲藏家乃至全球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品的資源,,因此行情要略好于內地。2000萬港元是高價線,。香港佳士得本季拍賣成交價格在2000萬港元以上的只有4件,,最高價是常玉的《靜月瑩菊》,以4604萬港元成交,。香港蘇富比由于有張曉剛1995年的《血緣:大家庭三號》再次上拍,,不過成交價卻頗多質疑。常玉,、陳逸飛,、趙無極等共6件作品成交價格過2000萬港元。
當代藝術市場行情調整過程中,,市場在洗牌,。當然,也有一些藝術家行情逐漸轉熱,,如今年春拍不少拍賣公司都上拍了徐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