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6日,春節(jié)前開始發(fā)行并在售的理財產品中有75款產品的收益率不低于6%,,而春節(jié)后的新發(fā)理財產品中,,僅6款預期收益率不低于6%
經歷了元旦和春節(jié)短時間內對于流動性的兩次大考,商業(yè)銀行終于迎來了了喘息期,。
數據顯示,,春節(jié)前后資金的價格反差較大:理財產品方面,節(jié)后新發(fā)行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大幅跳水,;同業(yè)拆放利率方面,,1月下旬動輒6%、甚至7%的Shibor值也未再次出現,。
理財產品
預期收益率走低
銀率網數據顯示,,截至2月6日,北京地區(qū)在售的理財產品中,,有75款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不低于6%,,其中更是有13只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大于等于6.5%。
值得注意的是,,75款理財產品背后的12家發(fā)行銀行均為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五大行均未“上榜”,。這與2013年和2014年交替之際,國有大行也參與理財產品收益率“價格戰(zhàn)”的局面大相徑庭,。
2013年10月中旬起,,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一度開始持續(xù)上升,2013年12月份更是以每周至少0.1個百分點的速度大幅上升,。臨近去年12月底,,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更是幾乎達到6%,創(chuàng)下近兩年來的新高,。當時,,國有大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絕對值雖然并非最高,但是上升的速度卻是最快,。上述預期收益率不低于6%的理財產品的發(fā)售起始時間其實都是在春節(jié)前,,而認購的截止時間絕大多數也都是2月6日或者是2月7日。
不過,,如今終于跨過了元旦和春節(jié)兩大時點,,銀行有望迎來資金面的“喘息期”。
如果仔細觀察2月7日以后新發(fā)行的銀行理財產品就可以發(fā)現,,新發(fā)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與春節(jié)前產品已經相差懸殊了,。
銀率網數據顯示,截至2月8日,,北京地區(qū)在售和預售的理財產品中,,春節(jié)后新發(fā)理財產品(以節(jié)后的第一個工作日2月7日為時間起點)的最高收益率僅為6.1%,預期收益率不低于6%的理財產品僅有6只,,與節(jié)前發(fā)行產品的收益率形成了鮮明反差,。
同樣出現收益率回落的還有余額寶、微信理財通等互聯網金融產品,,隨著資金價格慢慢下行,,所謂“理財神器”也將逐漸退燒。
2月3日以來,,微信理財通的7日年化收益率持續(xù)在7%以下,,且連續(xù)刷新上線以來的新低。余額寶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跌至6.0%左右的水平,,鑒于其前期收益率較高,,其最新單日收益率很可能已經跌破6%。
資金價格回落的背后,,理財產品收益率設計的復雜性也體現了出來,。
“其實,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水平不僅僅與其投資市場和產品的收益與風險相關,其背后還關系著營銷心里學”,,一家中型銀行的高層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理財產品目前相當于存款利率市場化的試水,,銀行一方面想以相對低的價格留住資金,,另一方面又擔心被人趁虛而入,而更為矛盾的是,,如果抬高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銀行還得擔心監(jiān)管部門、媒體以及相關各方誤以為銀行"太缺錢了"”,。
該銀行高層人士所擔憂的并非沒有道理,。在一次銀行業(yè)小型研討會上,本報記者曾注意到,,部分與會人士熱烈討論某上市銀行當時發(fā)行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多數高于同業(yè)平均水平,,認為“其如此激進的背后可能面臨流動性匱乏”。
當然,,這種觀點并非純粹空穴來風,,去年6月下旬所謂的“錢荒”時期,確實有多家銀行推高理財產品收益率以換取流動性,。只不過,,這種現象(銀行缺乏流動性時可能會選擇提高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的逆向推理是否恰當,即“以理財產品收益率高推論銀行缺乏流動性”還有待考證,。
短期Shibor值回落
中長期跳漲
從上海銀行間拆放利率近日的走勢變化來看,,春節(jié)以來資金價格確實大幅度回落,較短期限的Shibor值下降尤其明顯,。
今年1月,,與協議存款直接相關的Shibor值(銀行間同業(yè)拆放利率)一度居高不下,2周,、1個月等短期利率紛紛跳漲至“6%”時代,、乃至“7%”時代。
不過,,從農歷除夕開始,,局面明顯改觀。1月30日,,1個月期限的Shibor值大幅下跌175個基點,,2周期限的Shibor值也下跌134個基點,均由逾7%直接跌至不足6%,。
春節(jié)后,,各個期限的Shibor值走勢比較平穩(wěn),最高值也未突破6%。有分析指出,,A股市場IPO開閘以來,,部分打新資金在一級市場和銀行間市場流動,隔夜Shibor值等短期限利率被隱性推高,,因此,,春節(jié)后同業(yè)拆解的資金價格雖然回落但跌幅小于市場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長期以來被市場忽視的中長期Shibor值的變化其實更為猛烈,。以一年期限的Shibor值為例,去年前11個月,,該指標一直保持4.4%的水平上,,這可以說代表了中線資金的價格水平,去年12月底該指標跳漲至4.96%,,今年1月中下旬更是超過了5%,,達到了約20個月以來的最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