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寫《爛片為何還能有高票房,?》其實是想表達中國電影市場各方面都還沒有放開,,更沒有成熟,。尤其是動不動就動用行政手段保護電影,,好像中國電影天生就多愁多病,,非要加以愛護才能茁壯,。但是由于這種保護也是采取偷偷摸摸的形式,,不敢正大光明地拿出手示人,,搞得現(xiàn)在很多電影上映都跟心里有鬼似的,。沒有一個公開,、公正和透明的電影機制,我們總覺得那些爛片占據(jù)那么多的排片時間,,長期占據(jù)影院的資源是對觀眾的褻瀆,。 但是,時至今日,,我突然覺得我上周說的觀點還不夠嚴謹,,忽略了很多重要的東西,不如就補充在這里,。 這一周內(nèi),,電影市場最大的變化就是《小時代》的上映,一周時間攻下了將近三億的票房,,而且比起《富春山居圖》來,,又爛到了下限。周黎明說:“《小時代》跟它那同月面世的前輩《富春山居圖》有著極為相似的套路,,即對于財富和美色進行毫無品位的想象及不遺余力的堆砌,;但《富春山居圖》的渲染進入了坎普的境界(盡管那是無意識的),而《小時代》卻把虛假偽裝作單純,,故連吐槽的樂趣都無法提供,�,!� 我從不認為《富春山居圖》的渲染進入了坎普的境界,一部胡亂堆砌毫無美感的電影怎么可能跟坎普聯(lián)系起來,,笑掉大牙,。至于《小時代》現(xiàn)在所爭議的比如說拜金主義價值觀、暴發(fā)戶式的人物,、影樓美學(xué),,乃至毫無特點與故事的串聯(lián),我都沒什么興趣,。我唯一贊同周黎明的是這樣一部電影把我們對爛片的下限的忍耐力又提升了很多,。但是,面對眾多影評人的炮轟,,一邊倒的是票房的大賣,,以及無數(shù)粉絲的捧場。 很奇怪,,也許是我孤陋寡聞,,我從未想過電影中還可以出現(xiàn)這樣一種類型:粉絲電影。只要電影中有自己喜歡的明星,,無論他演什么電影都要去觀摩幾遍,,一遍不夠淚流滿面,十遍也要湊夠眼淚的貢獻,。毫無疑問,,無論是小四的粉絲,還是楊冪以及影片中的幾位影星——抱歉,,我一個也不認識,,不知道會不會因此被他們的粉絲罵——只要是他們主演的電影,就一定是好的,,一個好不夠就叫十個好,。 我覺得粉絲是這個世界上最大公無私的人了,每天不停地在網(wǎng)上跟人對戰(zhàn)叫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種無怨無悔的行為讓我們這些普通觀眾感到敬佩,同時感到慚愧,。換句話說,,他們觀看電影處于對偶像的癡迷與真心,順著這個邏輯推演下去,,他們是真心喜歡偶像的電影,。他們真覺得《小時代》可以打滿分,甚至不容任何人詆毀他們偶像的電影。尼瑪,,我突然覺得這個世界上多了這么一群無厘頭的人,,感覺好不真實,這好像不是我曾經(jīng)生活的世界,。 還是說回爛片與票房吧,。 我覺得上周寫的評論中我遺漏了一個最大的問題——爛片之所以有高票房,還有一種情形就是,,很多人覺得那不是爛片,,是偶像的完美之作,票房就是這些無厘頭的人貢獻出來的,。這就繞回了另外一個問題,,我們定義的爛片,與粉絲定義的好電影怎么區(qū)分,?這本來就是一個多元主義的包容時代,我們說爛并不能強迫別人說爛——我們要允許別人喜歡我們不喜歡的東西,。但是我總覺得只要不是弱智和白癡,,稍微有些常識和腦子的人都能分辨出一種爛得令人發(fā)指的電影為什么不好看。 就很奇怪,,為什么這些如此腦殘的粉絲會被這樣一部充斥著各種亂七八糟玩意兒的電影感動得臨表涕零,。一部電影就算各有評價,存有爭議,,兩極化的評論,,那也是建立在這是一部不違背基本的電影常識的基礎(chǔ)之上,或者是一部大師之作,。換句話說,,電影中的爭論很多源自電影本身的晦澀性敘事,爭議的恰恰是對電影本身的多元隱喻的解讀,。對一部假大空,、膚淺、直白,、無聊的電影還存在爭議這就是不正常的情況,,這種不正常體現(xiàn)在中國電影進入爛片時代最為貼切。仿佛觀眾失去了基本的判斷力,,一股腦地走進影院,,毫無選擇性地被進入那個狹小空間之中,九十分鐘里滿足自我的一個意淫性的觀影體驗,。 也許真的是時代不一樣了,,我們保留下來的對社會的各種共識,被日益龐大的消費群體消耗殆盡,,支離破碎,。這是一個個性張揚的時代,,每個人都覺得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沒有什么新與舊,、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精英與大眾的區(qū)分,所有的一切都陷入了一種共謀,,讓我們的生活沉悶,、壓抑、苦悶,,然后又被無聊與無趣攪得面目全非,。 所謂小時代也許就是這樣的一個時代,讓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越來越低,,對無恥的下限容忍度又包容了很多,,甚至渴望一部正常的電影都開始變得不正常了,非理性的消費群體助長著理性的荒草蠻橫地生長,,直至完全淹沒理性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