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藝術品份額套牢者 藝齡:2年
經(jīng)驗談:當貪欲沖昏頭腦時,投資演變成投機后,,投資者已經(jīng)失去理性,于是越投越賠,,越賠越投,,直到最終賠光出局——這幾乎成為投資心理上的一個怪圈,只是深處交易之中的人難以自拔,。
“黃河”從咆哮到冰凍
春節(jié)以來,,天津文交所首只上市交易的藝術品份額——《黃河咆哮》經(jīng)歷了一波凌厲的漲勢,從最低的1.21元最高漲到2.07元,,最高漲幅超過70%,,但對于在2011年初高位深套的投資人而言,并沒有絲毫興奮的感覺,。
2011年1月26日,,畫家白庚延的兩幅畫作《黃河咆哮》和《燕塞秋》成為天津文交所上市的首批藝術品份額,其中,前者在上市不到兩個月間暴漲18倍,,這一空前絕后的漲勢足以令所有參與投資的人瞠目結舌,。
由于“近水樓臺”的緣故,天津當?shù)匾晃煌顿Y人早在其上市之初,,就敏感地意識到有爆炒的可能,,但謹慎的他卻遲遲沒有參與,結果他身邊一位風格剽悍的朋友,,不僅傾其所有還高息借了幾十萬重倉殺進,短短幾天就賺了2倍出局,。
時隔一個多月后的3月11日,,《滄海浪涌》等第二批藝術品份額上市,盡管上市后依然遭到爆炒,,但已經(jīng)沒有了首批上市的漲勢,,他小賺出局。如果此時他獲利了結的話,,也就不會有后來的投資敗局,。
幾天后的3月18日,天津文交所一紙“日漲跌幅從15%調(diào)整至10%”的公告,,將已經(jīng)登峰造極的藝術品份額交易拉入了慢慢熊途,。
截至5月29日記者發(fā)稿,首批上市的《黃河咆哮》,、《燕塞秋》已分別從18.7元和18.5元的“世紀大頂”,,跌至當日的1.67元和1.20元,最大跌幅均超90%,,且已經(jīng)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無量下跌狀態(tài),。
“最近確實反彈了些,但你注意了沒有,,一單就能封漲停,,很多藝術品份額全天都沒有一筆成交,我算是真正明白了什么叫人走茶涼了,�,!鄙鲜鐾顿Y人無精打采地表示,從當初的時時盯盤,,到現(xiàn)在一連多日不看早已習慣,,就在那放著吧。
從1元炒到18元,,再從18元跌回1元——僅僅兩年間,,以《黃河咆哮》為代表的藝術品份額交易,留給曾在高位接盤的投資人的,,是無盡的嘆息,。
“流動性陷阱”與投資怪圈
“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用巴菲特這句名言形容在“文交所”上市的藝術品份額再合適不過。
在各地紛紛清理整頓文交所后,,如今僅剩下“天交所”一家仍茍延殘喘維持著微量的交易,,從曾經(jīng)的盛極一時的高潮到如今人走茶涼后的凄慘,也留給了高位接盤的投資人刻骨銘心的教訓,。
“寧可冒著未來幾個月被套的風險,,也要去爭幾個小時上漲的刺激�,!币晃辉谕顿Y上遭遇重挫的投資人如此形容交易時最容易犯錯的心理,,在大勢看跌的情況下,即使仍有一些盤中的機會,,投資人也絕不要冒險爭搶,。
實踐中,很多投資人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看到某一交易品種漲勢如虹并連創(chuàng)新高,,于是匆忙追進,并在短時間內(nèi)實現(xiàn)了賬面盈利,,但如果跑的不及時或者貪婪想多賺一些,,往往成為高位接盤的被套者,這正是忽視了此類資產(chǎn)的“變現(xiàn)風險”,。
以在“天交所”上市的藝術品份額為例,,盡管近期出現(xiàn)了連續(xù)上漲,但每天可憐的成交量根本無法變現(xiàn)盈利,。
“大部分失敗的投資者都是先盈利,,后虧損,直到最后一路賠光,,這似乎已經(jīng)成為眾多投資敗局的標準路徑,。”在有九年理財報道經(jīng)驗的和訊網(wǎng)理財主編姜隆看來,,他曾看到無數(shù)的投資失敗案例,,總結起來原因就一個字“貪”字。
在總結自己投資失敗的原因時,,上述天津投資人稱當初小賺后并沒有滿足,,看著賣掉后繼續(xù)上漲的藝術品份額,他又躍躍欲試,,結果不但虧掉了盈利,,而且還虧掉了部分本金。
而他身邊的那位風格剽悍的投資人,后來也沒有經(jīng)得起誘惑殺進藝術品份額,,不過這次多虧他沒有像上次那樣高息借貸重倉買進,,而是小倉位操作,盡管如此他也折損了不少盈利,。
當貪欲沖昏頭腦時,,投資演變成投機后,投資者已經(jīng)失去理性,,于是越投越賠,,越賠越投,直到最終賠光出局——這幾乎成為投資心理上的一個怪圈,,只是深處交易之中的人總是難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