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今天的頹勢,市場將其歸咎于宏觀經(jīng)濟的影響,、查稅風波的牽連等因素,但是歸根到底還是過度炒作引發(fā)泡沫的破滅,。
2012年秋季藝術品拍賣市場已經(jīng)過半,,雖然市場上不乏千萬級的拍品出現(xiàn),但是以往的“億元瘋狂”已經(jīng)戛然而止,,而在這些天價背后,,我們看到更多的是理性,而不是以往的瘋狂,。
熟貨精品難擋縮水
在今年香港蘇富比的秋拍中,,清乾隆十八世紀初張照《張照書韓愈石鼓歌》卷以6200萬港元落槌,而同件作品在2010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的成交價達到了9026萬港元,,這無疑給那些判斷市場已經(jīng)走出低谷的收藏家“當頭一棒”,。
不僅是在書畫市場上,在工藝品領域,,重量級拍品也并沒有給市場驚喜,。10月29日,在中國嘉德2012秋季拍賣會中,,“清乾隆御制金桃皮鞘‘天字十七號’‘寶騰’腰刀”以4830萬元高價成交,。而這件拍品的上一次露面是在2008年,當時以5890萬港元成交,,折合人民幣5183.2萬元,。
炒作引發(fā)泡沫破滅
據(jù)有關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11年藝術品市場的成交總額飆升到了968.46億元,,而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從逐漸的復蘇,,到拍出億元價格用了20年;但是一件藝術品從1億元拍到5億元,,卻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中國藝術品市場投資的瘋狂讓世界驚嘆。雖然2012年的拍賣市場還沒有完全結束,,但是從目前的成交情況來看,,成交額的大幅萎縮已經(jīng)是不爭的事實。雖然對于今天的頹勢,市場將其歸咎于宏觀經(jīng)濟的影響,、查稅風波的牽連等因素,,但是歸根到底還是過度炒作引發(fā)泡沫的破滅。
在收藏領域有句老話:選得對,、買得起,、守得住、賣得掉�,,F(xiàn)在的很多投資者首先關注的是“選得對,、買得起”,隨后也會關注“賣得掉”,,但是往往忽略的是“守得住”�,,F(xiàn)在的很多市場參與者講的是資本運作、股權切換,、頻繁操作等方式,。特別是前些階段出現(xiàn)的利用信托基金介入藝術品投資的做法,更是讓藝術品市場成為資本游戲的場所,。前些年那些天價的拍品,,有的是真拍,當然也不排除假拍,。然而僅僅過了很短的時間,,他們
會再拿出來重新上拍,以期獲得更高的回報,。今年市場的回落,,無疑是這種泡沫破滅的最好證明。就拿寶騰腰刀來說,,2005年,,在德國拍賣會上估價6000歐元,以13萬歐元成交,,第二年在香港蘇富比拍賣,,以4604萬港幣成交,獲利三十多倍,,2008年,,蘇富比再度上拍,只賣了5890萬港元,,今年以4830萬元人民幣成交,,盡管媒體雀躍,但賣家還是小賠,,啞巴吃了黃連,。
市場回歸理性趨勢
藏家熱情涌入藝術品投資市場是從2009年開始的,,到2011年可以說這個市場已經(jīng)瘋狂了。2012年上半年,,隨著多種因素的交織,,使得市場的投資熱情發(fā)生了明顯的改變。與其他的行業(yè)相比,,古董交易行業(yè)應該是舊式行規(guī)里面最嚴密,、最有系統(tǒng)、最有紀錄的,,因為無論古玩行業(yè)多么的神秘莫測,,多么腥風血雨,古玩行業(yè)依然存在,,這無疑是其最大的魅力,,而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藏家要“守得住”,。
雖然2012年的秋拍缺少了瘋狂的擁躉,,但我們卻收獲了理性的市場,其意義無疑比“億元時代”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