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解囊增持是上市公司“維穩(wěn)”的慣用手法,。但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同樣是大股東增持,,其出手的力度,、規(guī)模及動機卻不盡相同,有的“淺嘗輒止”有的“雷厲風行”,,由此可管窺大股東的動機和誠意。 今年以來,,由于大盤震蕩不休,,上市公司大股東出手增持屢見不鮮,常被解讀為利好信號。然而,,仔細梳理相關(guān)增持公告,,不少公司的增持存在“水分”,其動機和誠意值得懷疑,。 比如,,9月末,浙江某公司大股東的一致行動人增持61.31萬股,,占總股本的0.2857%,,且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nèi)累計增持不超過2%的股份。但12月1日,,該公司即宣告增持計劃終止,,增持股份數(shù)就定格在61.31萬股。一個微妙的背景是,,該公司6月1日接獲定增核準批文,,有效期為6個月,護盤之意昭然若揭,。 某鋼鐵公司大股東今年1月首度增持了公司0.2%股份,,并稱未來12個月內(nèi)計劃繼續(xù)增持不超過2%的股份。此時,,公司的定向增發(fā)方案正接受監(jiān)管部門審核,。然而,9月末,,該公司宣布終止定向增發(fā)購買資產(chǎn)事宜,。11月初,大股東宣告增持計劃提前完成,,累計僅增持了0.82%的股份,。 某合金材料制造商盡管并無再融資等背景,但大股東增持同樣“雷聲大雨點小”,。今年5月初,,該公司大股東增持了94.73萬股,占總股本的0.4406%,,并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nèi)增持不超過2%的股份,;11月初,大股東增持計劃實施完畢,,累計增持股份數(shù)與6個月前絲毫未變,。 另有多家公司,在增持之初稱擬在半年或1年內(nèi)增持不超過2%的股份,,但最終真正增持的股份比例不到1%,。從公告表述來看,,“不超過”3個字如護身符一般,使得大股東的實際增持數(shù)量不受約束,,但卻可能因此誤導投資者的決策,,令其蒙受損失。 相比之下,,另有部分公司大股東的增持“雷厲風行”,。例如,運盛股份的控股股東九川集團,,于12月15日,、16日和19日合計增持公司1034.97萬股,占總股本的比例高達3.04%,。另有廣匯股份,、上海梅林、永泰能源等公司的大股東,,均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nèi),,迅速增持了超過1%的股份。 大股東增持最干脆的是廣東明珠,。12月20日,、21日,公司大股東金信安投資增持716.46萬股股票,,約占總股本的2.1%,。金信安投資明確表態(tài),為穩(wěn)定公司股價,,增強投資者信心,,如果未來一個月內(nèi)廣東明珠股價繼續(xù)下跌,金信安投資擬繼續(xù)通過二級市場增持股份,,累計增持比例不超過5%,。 市場人士提醒,面對目不暇接的大股東增持計劃,,投資者需結(jié)合背景仔細分析甄別,,以防被“假動作”迷惑造成投資損失。 不過,,從部分公司的二級市場走勢看,,投資者對此類“利好”已有警覺。例如,,創(chuàng)元科技定增方案7月25日收到證監(jiān)會核準批復,,擬以15.5元的底價發(fā)行不超過3000萬股股份。11月21日,,公司大股東創(chuàng)元投資以15.02元/股的均價增持106萬股股份,,并擬在12個月內(nèi)增持不超過2%的股份,。然而,,公司股價此后一路下跌,,昨日報收9.51元,定增計劃瀕臨流產(chǎ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