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出臺樓市限價政策,,但僅僅暫定執(zhí)行52天。一時間被業(yè)內認為,,調控政策明顯急功近利,,缺乏誠意,。
業(yè)內更加擔憂的是,時間已近年底,,多個城市可能因難以完成年度目標而面臨著被問責的風險,紛紛對中山的限價舉措進行仿效,。
世聯(lián)地產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認為,,不管地方政府對房地產調控的主觀意愿如何,在房地產市場價格轉向松動之際,,珠�,!半p限令”和中山“限價令”相繼推出,,充分表明了現(xiàn)階段中央政府將繼續(xù)嚴厲調控房地產市場,,不會放松,。
限價標準5800元/平方米
11月10日,廣東中山市政府發(fā)文稱,,自發(fā)文之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止,中山市新建商品住房交易按以下要求執(zhí)行:單套商品住房合同銷售價格超過5800元/平方米的,,市國土資源局暫緩在中山市商品住房銷售合同網上登記備案系統(tǒng)受理網上簽約手續(xù),。
單套商品住房合同銷售價格超過5800元/平方米,,未向中山市國土資源局提交登記備案資料的,中山市國土資源局暫緩辦理登記備案手續(xù),。
自此,,中山成為廣東實施樓市限價政策的第六個城市,,前面五個城市依次分別是增城、從化,、深圳、韶關,、珠海,其中今年4月初增城出臺了廣東首個限價令,,這也是全國首個限價措施,,開啟了廣東樓市的限價調控歷程,。
中山樓市限價政策的顯著特點是,,提出了明確的有效期限,即從11月10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為期僅僅52天,,時效之短在國內其他限價城市中也頗為罕見。
早在今年4月初,,中山市政府已經公布2011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控制目標:漲幅要低于全市年度生產總值增幅,。而年初時中山市政府預期GDP增長11%。據(jù)此測算,中山市政府要將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控制在5853元/平方米以下,,才能實現(xiàn)房價控制目標,。
官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山新建商品住宅均價為6024元/平方米,,同比增長17.4%,;與去年全年均價相比增長14.2%,。2011年除了2月份和3月份之外,,中山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都超過了6000元/平方米,在9月份甚至已經達到了6336元/平方米,,與調控目標5853元/平方米存在不小的差距。
高房價城市被問責風險加大
世聯(lián)地產認為,,中山市政府此舉明顯是為了應付年終中央政府對房價控制目標考核的壓力而出臺的臨時性措施,。這也許反映了很多地方政府對房地產調控的態(tài)度:雖無繼續(xù)打壓房地產市場之心,,但面對中央政府強大的調控決心顯得十分無奈。
珠海雖然實施了雙限政策,但限購范圍只覆蓋主城區(qū)和新樓盤,。亞太城市發(fā)展研究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謝逸楓對記者表示,珠海主城區(qū)基本沒有什么新樓盤,,珠海雙限政策將產生緊張搶購氛圍和市場擠出效應,,推動需求轉向未限購區(qū)域和二手房市場,,明顯存在變相托市嫌疑,反映出地方政府調控并無誠意,。
世聯(lián)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jiān)王海斌認為,,中山限購令的出臺有助于政府完成房價控制目標,,也充分暴露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房地產調控問題上的深層次矛盾,。
一方面是因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調控目標存在較大的差異。地方政府作為調控政策的執(zhí)行者,,其利益訴求與開發(fā)商是基本一致的,,但與中央政府的利益訴求是相背離的,。房地產的繁榮不僅能夠帶來GDP的高速增長,,也能帶來豐厚的土地出讓金收益,。因此地方政府在執(zhí)行房地產調控政策時沒有任何的利益驅動,,只是被動地完成中央政府交辦的任務。
在這種激勵模式下,,地方政府對待調控的基本態(tài)度是能拖則拖。不管是珠海的限購限價還是中山的限價都趕在年底出臺,,關鍵原因是之前價格上漲過快,,如果不加以控制難以完成上半年設定的房價控制目標,。
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在選擇調控政策時,,只要能選擇限價絕對不會選擇限購,。相對于限購,限價政策對市場的影響相對溫和,,不會造成房地產市場成交量的大幅下降。只要有成交量做支撐,,價格就能基本穩(wěn)定,,開發(fā)商和政府的收益就能得到有效保障,。
世聯(lián)地產認為,限價目標的完成不僅能夠減小來自于中央政府的壓力,,還可以減小出臺限購的可能性,。因此限價政策能夠有效平衡開發(fā)商,、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三者之間的關系,,在現(xiàn)有的制度框架內必將成為地方政府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