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梅村離武夷山不遠,,幾乎是順路就過去了,。初到下梅,時近黃昏,。夕陽為村子撒上一層金,,似罩上一層已古舊了但仍然輝煌的薄紗,。村子北面是被云霧環(huán)繞的群山,幾朵云不時脫離群體飄出來,,靜謐無言地俯視眾生,。如果抬頭望天的人偶然撞上它們的視線,,或許會發(fā)現(xiàn)那其中藏著安然和幾分狡黠。
村子的輪廓隨著人們的前行在眼前逐漸清晰,,排排民居白墻黛瓦在綠水青山間安然靜臥,,坐落得錯落有致,恍惚中似有悠悠古風撲面而來,。遠方隱隱約約地升起了裊裊炊煙,,鼻間竄進了標準的山野味兒:那是種發(fā)硬的清香,草木味,、和著潮氣的土壤味,,它們混合在一起,就成為一種讓人靈魂也清爽透徹了的獨特氣味——可能這時還可以帶進些煙味來,,如果云,、天、夜晚,,山和山中的生靈都有自己獨特的氣味并且加入進來的話,,那就更好了。
緊閉雙眼用力吸一大口氣,,在身體仿佛被山野的靈氣充滿了的那瞬間,,你會突然有這樣一種想法——即使這一刻將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是好的,,便可默默而永恒地沉睡到那氣息中去,。
深入下梅村,你或許會為村中的古樸所打動,,但一定會因其建筑的精巧而驚奇,。下梅民居門面多飾磚雕、吊樓,,青瓦屋頂起架平緩,,巷道曲徑通幽。東閣西廂,,書屋樓臺一應(yīng)俱全,。下梅村民居最有特色之處在于其以磚、石,、木為底的雕刻和墻頭彩繪,。民居門樓無一例外地飾以精美的磚雕,體現(xiàn)豪華和富貴,。磚雕內(nèi)容豐富,,歷史人物、神話傳說,、民間吉祥風物花卉幾乎無所不包,;其圖案更是精雕細刻意蘊深長,。
舊日的繁華,依然可以從足夠陳舊的古建筑中一窺究竟,,但這里的古舊并非破敗,,看似隨意而就的民居竟擁有著藝術(shù)品般的內(nèi)涵。這一切不禁讓人想起那些已遠去的日子,,只靜靜想著,,就被那個回憶的動作莫名感動了。
茶人們應(yīng)是更熟悉下梅村的,。當年,,那里可是再了不起不過的地方。
清朝初年,,下梅即是武夷山的茶市,。《崇安縣志》載:“康熙19年,,武夷巖茶茶市集崇安下梅,,每日行筏三百艘,轉(zhuǎn)運不絕,�,!�
武夷茶自唐始,經(jīng)歷宋,、元,、明、清各代而走向鼎盛,。據(jù)《武夷山志》所輯,,明嘉靖年間,武夷民普遍種植,,年產(chǎn)5萬公斤,。而清光緒年間的產(chǎn)量為35萬公斤,其中巖茶近2/3,。雖然光緒年間并不是巖茶最繁盛的年代,,但產(chǎn)量已是明朝時的7倍,足見其發(fā)展之速,。
清朝時文人化的茶道開始衰落,,而俗飲大興,就連邊疆的少數(shù)民族也把茶視為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飲茶地域擴大,,飲茶人口迅速增加是刺激茶葉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此外茶葉作為一種低緯度地區(qū)生長的作物,,產(chǎn)地僅限于南方各省,,廣大北方地區(qū)并沒有自產(chǎn)自銷的條件,。因之專門經(jīng)營茶葉的商事活動便應(yīng)運而生。而茶葉的販運要遠涉千里之外,,還因其自身比重輕,、體積大,非一般小商人可以承擔,,故這一“重大”的任務(wù)就落在了晉商的頭上,。
1727年,也就是雍正5年起,,清政府開放的恰克圖外貿(mào)口岸更為晉商創(chuàng)造了無限商機,,茶葉是中方出口的主要產(chǎn)品,是中俄貿(mào)易的大宗,。這樣一來,,茶葉便從國飲變成了世界飲品。
下梅由此也就成了萬里茶葉之路的起點,。漫漫茶路,,亦由此緩慢而堅定地邁開了步伐。
“茶葉之路”的確是個專有名詞,,但在其名下實是“頗多玄機”,。說起茶葉之路,一般人更為熟悉的應(yīng)該是張騫出使西域走的那條路,,也就是“絲綢之路”,;第二條茶葉之路是人們同樣熟悉的海上絲綢之路。這條路泛指中國通過海上運輸將茶葉銷往世界各地的航海路線,,一是東洋航線,,從我國沿海港口到日本和朝鮮,;二是南洋航線,,從我國沿海港口到東南亞各國;三是西洋航線,,目的地是南亞,、阿拉伯、非洲甚至歐洲各國,。
而以下梅作為總源頭的茶葉之路,,便是運送茶葉至俄國的第三條茶路。
在研究的過程中,,人們還有了這樣的概括:由海路運送的茶葉被稱為“Tea”,,而由陸路運送的茶葉則被稱為“Chai”。
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美國人喝的茶是“Tea”,,俄國人喝的卻是“Chai”,。語源的差異與茶葉輸送到這些國家的方式密切相關(guān),。茶葉由陸路經(jīng)過中國北部和茶葉之路來到俄國,俄語中的“Chai”便是從漢字“茶”演化過來的,。16世紀末葉,,荷蘭海員從廈門和福州港口的沿海居民手中買來茶葉,又將茶葉從海路送向西歐,。由于沿海居民說的是閩南話,,閩南話里的“Tay”遠渡重洋,最終成了“Tea”,。但在歐洲只有葡萄牙人獨樹一幟,,把茶稱為“Chai”,因為他們的茶飲來源一直是北亞,。
這著實是有趣的,,不同地區(qū)對茶有不同或是相似的叫法,但很少有人去思考它和追溯文化源流中間的關(guān)系,。史書是無法記錄所有歷史的,,但記撰史書的人總會描寫當時的人們喝些什么。
歷史的發(fā)展就像錯綜迷離的蒙太奇,,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中沒有規(guī)律可循,。
中俄茶葉之路就是兩個當時最強大的帝國聯(lián)結(jié)的結(jié)果,一開始中國的北上和俄國的東進只是一種隨機性的試探(從長期來看這其實是一個必然的過程),,而當兩個國家在探索中相遇的時候,,兩大實體的關(guān)系也將互相鎖定了。
茶葉之路的命運雖然隨著時代的前行和時間的流逝而衰落,,但它在歷史上留下的深刻痕跡依然在,,不只有下梅記住它。所有自詡懂茶的人,,都應(yīng)該從下梅村開始,,走走那條老路。任兩個龐大的帝國因為一片葉子,、一條路,,在心頭交合成下梅曾經(jīng)最值得以濃墨重彩來描繪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