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比華爾街之于全球資本,,同樣地位,,之于網絡科技的必定是硅谷,。
那是鼓勵創(chuàng)新,、締造傳奇的地方,也是推動趨勢,、引領浪潮的源頭,,從最早于車庫中誕生的半導體公司惠普,到個人電腦時代最重要的幾家公司如英特爾,、蘋果,、思科、甲骨文,,再到學生宿舍里創(chuàng)辦的網絡巨頭們如網景、雅虎,、谷歌,、Facebook,硅谷就是一個供極客,、怪杰,、數字思想者輪番唱角的舞臺,江山代有才人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差不多每隔三五年就來一次“破壞性革新”,自我進化,、完善,,并為世界送出一批足以改變世界同時創(chuàng)造巨額財富的偉大公司。
關于硅谷,,人們通過對一些互聯(lián)網公司的了解,,愛屋及烏,不算陌生,;但倘若以歷史流變的角度,,公眾對于硅谷或許就知之甚少了。例如,,“硅谷之父”是誰,?在被稱為硅谷之前,叫什么街,?對了,,它為什么不叫錢谷、晶谷,而偏偏是硅谷,?“八叛逆”是哪八個人,,他們和硅谷第一家極客公司“仙童”有什么關系?仙童與后來的英特爾又有什么淵源,?網景曾是互聯(lián)網時代硅谷的黃金王國,,但今天早已銷聲匿跡,它是被誰,、怎樣扼殺出局的,?另外,威廉·肖克利,、加里·基爾代爾,,他們又是什么人物?像基爾代爾與IBM,、微軟競爭與合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對于這些IT界的掌故或軼事,很多已被淡忘甚至遺忘,。有個段子,,據說幾年前,F(xiàn)acebook的創(chuàng)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就問網景創(chuàng)始人馬克·安德森,,“網景究竟是做什么的公司,?”連業(yè)內資優(yōu)后生對前輩都常有這樣的“無知者無畏”,可以想見,,對于外界來說,,硅谷的發(fā)展史多半就是一本散落塵世的斷章殘篇。
很奇怪,,全景記錄硅谷風云際會的書很少,。之前保羅·弗賴伯格和邁克爾·斯韋因合著的《硅谷之火》,有提到硅谷早期的歷史,,但側重點是那些計算機公司,。它很好地利用小說的手法,描繪了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一批計算機業(yè)余愛好者在硅谷掀起的一場信息技術革命——其目的是要打破專業(yè)技術人員對封閉在空調機房中的大型計算機的壟斷使用權,,讓需要使用計算機的人自己就能夠擁有一臺計算機。同時,,該書還以獨特的視角,,講述了包括蘋果、微軟,、太陽微系統(tǒng),、網景,、蓮花以及Oracle等公司在內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yōu)閷崿F(xiàn)“個人電腦”理想所作的努力與奮斗。另外一本是《硅谷熱》,,出自傳播學家埃弗雷特·羅杰斯之手,。其出版于1962年的《創(chuàng)新的擴散》是新科技傳播研究的奠基之作,也因為如此,,羅杰斯的名字幾乎就是研究“創(chuàng)新擴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的同義詞,。不過,《硅谷熱》可不是羅杰斯具有代表意義的作品,,甚至在同類硅谷題材的著作中,,它也算不上優(yōu)秀。在該書中,,除了第一部分以蘋果的傳奇故事為主線,,(順帶)回顧了硅谷的發(fā)展史,其余都是對硅谷產業(yè)環(huán)境淺嘗輒止,、“漫談”式地介紹,,不是真正意義上以硅谷為主角的脈絡梳理。
因此相比較而言,,大衛(wèi)·卡普蘭的《硅谷之光》算得上IT業(yè)的《逝去的武林》或《江湖叢談》,,也只有它較為系統(tǒng)地記錄了從硅谷誕生至2000年以前的斷代史。在書中,,卡普蘭不僅解答了前面提到的很多現(xiàn)在看起來像是“冷知識”的問題,而且還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為什么是“惠普”而不是“普惠”(據稱,,帕卡德和休伊特用投擲硬幣的方式決定名字的先后順序,,結果帕卡德輸了,所以公司稱為HP),,“惠普之道”是如何形成的,?英特爾是經歷了多少次變化始終把握著科技的潮流?微軟,、蘋果,,它們差了一年先后成立,各自又是如何發(fā)展的,?到了IBM,、網景,它們都曾輝煌過,、困惑過,,可IBM堅持下來了,但網景卻被扼殺出局了,,為什么,?教訓又是什么,?還有雅虎,從它成立到成為互聯(lián)網時代里程碑式的門戶網站,,它是如何做到的,?
本書成書于1999年,因而在寫到雅虎一章時,,全篇戛然而止,。當時,雅虎正值巔峰,,是股票中的“巴斯光年”,,也是時髦口號“今天,你雅虎了嗎”的主角,,此一時,,彼一時,對照今天,,不免幾分唏噓,、幾分感嘆。這固然是《硅谷之光》令人遺憾的地方,,寫得太早了,,感覺仿佛與當下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隔了好幾個世紀。但作為一本敘說硅谷“前世大半生”的必讀之書,,卡普蘭的難能可貴之處在于,,他沒有可以去塑造那些所謂的“商業(yè)英雄”或“財富神話”,也沒有恣意地夸大或修飾,,他秉承了新聞記者應有的素養(yǎng)和操守(卡普蘭曾任斯坦福大學的新聞研究員,,之后一直擔任《財富》雜志記者,長期關注和報道硅谷IT業(yè)動態(tài)),,只是客觀地記錄人與事,。
或許在他看來,因為有弗雷德里克·特曼(沒錯,,他就是“硅谷之父”,,開辟硅谷的重要推手和旗手),有他的“任何實驗有一天都可能成為金礦”的創(chuàng)新理念與開拓精神,,所以就培養(yǎng)了惠普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兩位學生,;緊接著,威廉·肖克利的貝爾實驗室發(fā)明了晶體管,,其中的半導體材料硅也為1971年一個本來叫圣塔克拉拉谷的地方改名為“硅谷”埋下了伏筆,;之后,從他實驗室出來的“八叛逆”成立了仙童公司,;八仙中的諾伊斯和摩爾又離開仙童公司,,從而開啟了影響至今的芯片制造商英特爾的崛起,;好玩的是明明是電腦操作系統(tǒng)先去的加里·基爾代爾因為一時大意,成就了比爾·蓋茨的微軟系統(tǒng)一統(tǒng)天下的契機,;有一段時間里,,蓋茨與拉里·埃里森,全球兩家最大軟件公司的大佬他們?yōu)閱柖χ性归_角逐……
和通常傳記不同,,在這個方圓百里,、時間橫跨半個多世紀的“地方志”中,除了硅谷本身,,誰都只是歷史的過客,。不管是像特曼、蓋茨,、喬布斯,,還是“創(chuàng)投教父”約翰·杜爾等人,他們不過在彼此命運的交織中參與演出了一段又一段激蕩而又驚心動魄的IT商業(yè)劇,。其中,,卡普蘭以旁觀者的姿態(tài)扮演了“解說員”的角色。
在閱讀《硅谷之光》期間,,我曾發(fā)過一條微博,,上面寫道:欲知全球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業(yè)史,應該先了解硅谷的發(fā)展史,;而要了解硅谷發(fā)展史,,必須從閱讀經典《硅谷之光》開始。但真當讀完這本書,,又多了幾分感慨:從晶體管到個人電腦,,從路由器到瀏覽器,從門戶網站到搜索引擎,,每一代人的成功和成就,皆因為站在前人的肩膀(也可能是尸�,。┥�,。就像卡普蘭提及的硅谷兩大原則,“我們不為賺錢”和“我們容忍犯錯”,,前面一條你可以將信將疑,,但后面一條一定是硅谷走到今天的動因。那里,,允許夢想,、鼓勵創(chuàng)新、寬容失敗,、激發(fā)企業(yè)家精神,,因此,,與其說這本書呈現(xiàn)的是硅谷的過去,不如說是硅谷的氣質,。
另外,,鑒于它只寫到了雅虎,所以更期待有它的升級增訂版,,像約翰·斯蒂爾·戈登的《偉大的博弈: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崛起(1653-2011)》,,補充記錄之后14年的激蕩與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