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鍵盤上的“敲字如飛”代替了一筆一畫的漢字書寫。今天,,“提筆忘字”已成為許多人的新煩惱——被稱為“數(shù)碼時代失寫癥”,。與此同時,在“網(wǎng)絡語”中,錯別字的使用成了流行時尚,,漢字在不斷被解構,,規(guī)范化的問題日漸凸顯。
人們看到,,有的孩子一秒鐘可以輸入4個漢字,,但是讓他手寫便猶豫不決。于是,,更有人憂心忡忡:我們正面臨著漢字危機,!
那么,在信息化時代,,漢字書寫能力“退化”是否不可避免,?如何看待“網(wǎng)絡用字”?如何“傳承”漢字……日前,,在商務印書館與中央電視臺聯(lián)合舉辦的“首屆中國漢字書寫和傳承高峰論壇”上,,學者們各抒己見。
怎么看提筆忘字
當電腦和手機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閱讀和書寫工具,,當電子閱讀日益取代對紙質(zhì)圖書的閱讀,,如何看待當下社會生活發(fā)生的變化?
中國辭書學會會長江藍生教授說,,“這個變化就是淺閱讀,、快餐文化的興起,敲擊鍵盤日益代替了筆頭書寫,,其結果就是提筆忘字,,漢字的書寫離我們越來越遠——人們有理由擔心這種趨勢如果不加以糾正將會愈演愈烈,說不定哪一天中國人不會寫中國字也許不是天方夜譚,,而是令人痛心的事實,。”
而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李宇明則認為,,不管我們愿意不愿意看到,,在信息化時代,可能我們以后認得的字會多一些,,會寫的字卻越來越少,,這個情況在日本也出現(xiàn)了;但我們不能因為有些人提筆忘字就否認信息化,,甚至拒絕信息化,。
李宇明說,實際上很多人提筆忘字是個正�,,F(xiàn)象,,不要讓整個社會都在以為
“我怎么都成了文盲了”,,事實上,像“犖犖大端”,、“癩蛤蟆”,、“未雨綢繆”這些字詞,沒有計算機的時候也有很多人提筆忘字,。郭沫若當年到太原題詞時也提筆忘字,,回去查了查字典才又題了詞。成年人提筆忘字是正�,,F(xiàn)象,,到了老年,提筆忘字更是正�,,F(xiàn)象,。
漢語言文學博士后酈波列舉“新文化運動”以來的幾次漢字危機,認為那些危機都是技術層面的,,不是根本問題,,因為從語言學角度來講,影響語言文化發(fā)展的關鍵是民族生存狀態(tài),。他說,,“現(xiàn)在的鍵盤錄入和語音錄入使大家提筆忘字,其實是母語情感的淡化,�,!�
對提筆忘字這一現(xiàn)象,專家各說各話,�,;蛟S,提筆忘字的后果短時間還體現(xiàn)不出來,,但幾十年甚至一兩百年后又會怎樣,?
尋找漢字傳承的關鍵
“很多人說漢字有危機了,,我覺得并不是漢字危機,,而是漢字的書寫能力下降了,正確規(guī)范使用漢字的能力下降了,�,!苯逃空Z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姚喜雙表示,如果一定說出現(xiàn)了漢字危機,,則有危就有機,,既是危機也是機遇。
“我們都抄書就能增強漢字的書寫嗎,?我們可以這樣做嗎,?時代永遠是要進步的。”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研制組組長王寧認為,,在信息傳播過程中使用電腦并不是帶來漢字書寫不好的根本原因。
那么,,在漢字書寫危機中如何尋找漢字傳承的關鍵,?如何找到使?jié)h字、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技術更有效融合的傳承方式,?
“為什么我國那些‘兩彈一星’的專家,,搞了一輩子科技,可他們都能寫一手很漂亮的字,,卻沒有提筆忘字呢,?根本原因是我們的社會要有文化訴求,要有文化素養(yǎng),,大家要熱愛自己的文化……我們不要一味賴電腦,,漢字寫不好賴電腦,難道把電腦取消嗎,?一個國家的文化修養(yǎng),、文化訴求走到全民層面上才是漢字傳承的關鍵�,!蓖鯇幦缡钦f,。
在論壇的現(xiàn)場互動中,有人提問:囧字,,古漢語中是明亮的意思,,而這個意思今人已經(jīng)不用了;在網(wǎng)絡上,,由于囧字長得像人臉尷尬的樣子,,像兩個眉毛耷拉下來,所以網(wǎng)友就給它賦予了新的意義,,這難道不是一種傳承嗎,!安徽大學教授黃德寬認為,類似囧字這個現(xiàn)象古已有之,,百姓看圖說字叫俗解,,在民間老百姓喜歡這么說,在網(wǎng)絡語言中它也可以這么去流行,,沒有必要大驚小怪,,因為短時流行之后它就會消亡。漢字是記錄漢語的符號,,當某些詞退出日常使用領域,,就變得不為大家所熟知,。因此,一些詞退出了,,而記錄它的字不再使用了,,是正常的,漢字有一種自我淘汰更新的功能,。
王寧教授則解釋說,,漢字不是一個一個孤立的字,在漢字的發(fā)展過程中,,它是一個系統(tǒng),,一個字用錯,系統(tǒng)就會錯一片,。一個地名錯一個字,,可能錯上十萬八千里。所以,,在信息時代書寫,、傳播漢字一定要規(guī)范。而且,,漢字有一個自組織現(xiàn)象,,就是你用亂了它便會被淘汰。任何一個古代的東西傳承到現(xiàn)代一定要有現(xiàn)代的方式,,一定要在傳承的過程中適應,,我們是認識古代但不是復古。只有在規(guī)范的基礎之上,,才能夠提到漢字的傳承,。
“中華文明有著良好的健康的基因。無論鍵盤也好,,其他也好,,無論漢字書寫方式怎么變,也不能改變漢字作為中華文化傳承的一個載體”——此次高峰論壇上,,與會學者達成一個基本共識:在瞬息萬變的信息化時代,,保持我們的文化、保持漢字的規(guī)范性使用,,是漢字書寫和傳承的基本途徑,,也是當代文化工作者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