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成都日報》7月21日報道,目前中國每年出版圖書超過40萬種,超越美國一倍多,位居世界第一。但與此同時,庫存負荷成懸在出版業(yè)頭頂?shù)倪_摩克利斯之劍,。
據(jù)悉,全國新華書店系統(tǒng),、出版社自辦發(fā)行單位年純銷售額,已從2005年的403.95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693.59億元,而歷年累積庫存則從482.92億元,飛漲到目前的884.05億元,庫存遠遠跑贏銷售。
近900億元庫存圖書是如何庫存起來的?一是圖書出版數(shù)量幾乎全憑感覺,一種書進入市場前,出版社不知能賣出多少,抱著賭一把心態(tài)往高印數(shù)做,并盡一切可能地虛標書價,。二是出版方跟風出版,不對圖書市場作深入的調查分析,不對某些作品作深刻的理解把握,拍腦袋搞選題策劃的現(xiàn)象很嚴重:看到圖書市場哪個選題暢銷,就一擁而上,嚴重的同質化競爭,導致大量圖書在完成了從印刷廠到出版社或書店的庫房,再到廢品回收站的“旅行”后,只有“死路一條”,。
還有一些出版社,不顧市場需要,貪大求全地大搞政績工程,大做豪華書、系列書,導致爛書橫行,最終歸宿也大都在倉庫中,。
筆者認為,出版界乃至全社會都應正視圖書庫存問題,并采取行動消化“余糧”,減少生產(chǎn)“死書”,。一位網(wǎng)友說得好:圖書出版是“把紙變成錢”,而庫存無疑就是“把錢變成了紙”。變成了紙的錢是出版社的嗎?不是,往往轉嫁給了虛高的書價,無形中是讀者埋了單,。
按需出版已成國際出版業(yè)共識,。這就是要變“先印刷再發(fā)行”為“先發(fā)行再印刷”,類似于訂單式銷售,可有效減少庫存風險。希望國內出版業(yè)盡快掀起一場按需出版的變革,以免“死書累累”,、泡沫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