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徐滇慶
李昕 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徐滇慶在他的新著《看懂中國貧富差距》中,,用通俗易懂的寫作方式和詳實的經濟數據詮釋了影響中國貧富差距的主要原因,。
一般而言,我國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地區(qū)間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各階層之間的收入差距,。作者認為,,“在諸多因素之間,城鄉(xiāng)差距是推動中國基尼指數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理貧富差距的根本措施在于給農民提供機會”,。
在談及到農村是否還有剩余勞動力時?一些人認為,,沿海城市季節(jié)性“民工荒”,、普工減少是農村剩余勞動力達到“劉易斯拐點”的原因,因此增加工資非常必要,。徐滇慶認為,,關于“劉易斯拐點”的不同定義會誤導剩余勞動力的判斷。實際上“判斷"劉易斯拐點"要抓住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和是否存在工資制度扭曲這兩點”,,而且通過多個數量模型,,他認為“劉易斯拐點”距離中國勞動力市場還有相當長的時間,大約在14-18年后才可能出現,。
從消費來看,,雖然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我國消費增長速度一直都超過GDP增長率,,而且由于統(tǒng)計規(guī)則的改變,,調整后我國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實際上并不低,城鄉(xiāng)差距也并不是所謂的那么大,。并且,,一些經濟數據也不能完全說明問題,,譬如我國2010年人均工資是2379元,,可是達到2000元/月的人數只有8400萬(2011年6月30日),占2009年底(2010年數據尚未統(tǒng)計)全部就業(yè)人數77995萬的10.77%,,實際數據可能還要低,。產生這些原因在于,一些人的納稅意識不夠,,偷稅,、漏稅嚴重,,各種灰色收入嚴重,也是導致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也能擴大貧富差距,。
近年來,政府也制定了不少政策增加農民收入,,可是城鄉(xiāng)收入差距非但沒有縮小,,反而越來越大。其原因在于,,我們把縮小貧富差距的重心集中在初次分配上,,即在生產和配置環(huán)節(jié)中增加工資、提高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卻忽視了分配機制中的第二次分配,,即通過稅收杠桿和轉移支付來調節(jié)貧富差距。這種方法是將“稅賦的重心從企業(yè)轉移到個人身上,,從而通過累進稅制來縮小貧富差距”,。簡單地說,就是增加個稅的比重,、提高個稅納稅門檻和累進稅率,,從而達到“富人多納稅,窮人少納稅”,。這種方案固然理想,,實際上稅制改革的路途艱巨,除了稅制改革本身的復雜度,、利益集團的百般阻撓,、學風浮躁之外,納稅人的納稅意識,、高收入的逃稅能力也是稅制改革艱難的原因,。必須理性看待中國貧富差距,解決貧富差距惡化的途徑關鍵在于稅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