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彼得·查普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1844年9月,22歲的德國移民亨利·雷曼抵達美國紐約的亞拉巴馬,白手起家,。當時的美國,各州都可以開設自己的銀行,,任意發(fā)行貨幣。不受發(fā)放信用約束的貨幣,,自然很快泛濫,,亞拉巴馬的農民拒絕以現金計算貨幣。這成為了亨利·雷曼的創(chuàng)業(yè)機會,,他把自己當做農民們的朋友,,在各處以現金交易他的產品,但與農民交易時就以物易物,,獲得了農民的信任,。《最后的財富帝國:雷曼兄弟走過的一個半世紀》一書作者,、英國《金融時報》編輯彼得·查普曼意味深長的寫道,,“雷曼兄弟公司的業(yè)務正起源于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東西”,。
亨利·雷曼的兩個兄弟伊曼紐爾·雷曼和梅耶·雷曼隨即移民到美國,,公司名稱正式改為“Lehman
Brothers”(雷曼兄弟)。亨利·雷曼死后,,他的兩個兄弟通過積極介入內戰(zhàn)戰(zhàn)后重建的財務代理等工作,,一步步將經營業(yè)務轉向更為接近銀行的領域,并設法搞好與美國政界主要勢力的關系,。這種轉向使得雷曼兄弟公司在后來成長為華爾街舉足輕重的成員,,公司高層、家族成員也各自選擇加入民主黨或共和黨陣營,,最大限度的保持公司(家族)對華爾街和華盛頓權力的持續(xù)掌控,。雷曼兄弟家族成員先后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及戰(zhàn)后重建時期(包括1929-1933年大蕭條、其后的羅斯福新政時期)直接進入政界擔當要職,,分別輔佐民主黨或共和黨領袖執(zhí)政,。
1906年,雷曼兄弟公司轉變?yōu)橐粋名副其實的證券發(fā)行公司,,與高盛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兩家公司合力推動過通用雪茄、西爾斯百貨等上百家新公司上市,,在業(yè)界積累了極高的聲譽,。頗為有趣的一個例子是,,20世紀初美國零售業(yè)兩大巨頭梅西百貨公司與金貝爾兄弟公司大打商業(yè)站、品牌戰(zhàn),,卻都將雷曼兄弟公司作為合作伙伴。
雷曼兄弟公司曾長期致力于對美國公司金融創(chuàng)新和技術進步的推動,。1950-1960年代,,雷曼兄弟公司進入由“貴族掌門人”鮑比·雷曼掌控下的黃金歲月,公司合伙人在泛美航空,、聯(lián)合果品,、美國運通、蓋蒂石油和通用汽車等100多知名企業(yè)的董事會任職,,可以稱之為“雷曼兄弟引領著美國大部分公司的發(fā)展航向”,。而從19世紀末投資電動車輛、橡膠輪胎等新型技術應用產品的企業(yè),,到20世紀不同時期內對諸如電子管,、有聲電影、飛機等跨時代產品(服務)的直接支持,,這家企業(yè)的所作所為都能被證明,,在市場機制得以有效發(fā)揮的時代,資本有益于經濟和社會進步,、民眾福祉的一面,。
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載著三名宇航員成功登上月球,,與之同步發(fā)生的重大變化是,,美國頂級投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再是一家家族企業(yè),鮑比·雷曼的去世在后來被證明不僅僅在于讓公司合伙人沒有了雷曼姓氏,。彼得?查普曼指出,,這家公司開始由目光短淺的人掌控,“令它不再是富有成效的企業(yè),,不再經營實實在在的物質商品,,而是變得花言巧語、詭計多端,,不在乎利用哪些資源謀取利潤,。”
1973年,,曾擔任尼克松政府商務部長的彼得·彼得森加入雷曼兄弟公司并隨后成為最高領導者,。這個此前從無投行經驗的新舵手驅動開展了公司業(yè)務結構、激勵政策等全方位改革,,營收和利潤此后多年一并攀升,,使雷曼兄弟變成了投行明星,。令人驚愕的是,彼得·彼得森重用的合伙人劉易斯·格魯克斯曼逼走了前者(彼得·彼得森創(chuàng)業(yè)成立了黑石公司),,徹底摒棄雷曼兄弟公司多年來的經營策略和風格,,也趕走了前者手下的大批精英,業(yè)務迅速陷入窘境,。幾個月之后的1984年,,雷曼兄弟公司被并購。
劉易斯·格魯克斯曼的前任手下,、高級交易員迪克·富爾德時隔十年(1994年)讓雷曼兄弟公司重新獨立,,公司也由合伙制公司轉變?yōu)橛邢挢熑喂尽5峡恕じ粻柕率且粋對自己的領導力,、判斷力有著不切實際自信的領導,,1998年雷曼兄弟公司投資長期資本公司虧損10億美元的教訓,讓他意識到大銀行,、投行“大而不能倒”的定律——對這條定律的迷信,,使得雷曼兄弟公司非但沒有從1998年的投資巨虧中吸取足夠教訓,在隨后的10年內繼續(xù)從事高風險業(yè)務,,繼續(xù)“火中取栗”,,不斷積累新的風險,而且也致使在2007-2009年金融危機來臨時,,富爾德一而再再而三的錯過美國財政部,、美聯(lián)儲等監(jiān)管機構和其他投行伸出的援手。
雷曼兄弟公司合伙人,、家族成員赫伯特·雷曼曾作為富蘭克林·羅斯�,?偨y(tǒng)的密切伙伴,在1930年代全程參與了對美國經濟復興(羅斯福新政)的領導,,直接推動了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通過美國國會審議并實施,。極具諷刺意味的是,正是因為這部限定銀行和投行分業(yè)運營的法案在1999年被廢除,,才給了雷曼兄弟公司在最后十年投身金融衍生品并深陷泥潭,、最后破產的“機遇”。
彼得·查普曼在《最后的財富帝國:雷曼兄弟走過的一個半世紀》一書的末尾寫道,,“亨利·雷曼坐船從歐洲來到美國,,憑借他的閱歷和見識促進現代美國的建設。他沿著南方偏僻的道路兜售人們需要的東西,,帶著一顆赤誠之心做起了流動商販,。多年以后,他創(chuàng)立的企業(yè)背離了最初的信條,。歷經150載風雨歷程,、曾經令人自豪的雷曼兄弟公司,,在被曝兜售垃圾(抵押貸款債券等偽劣產品)后,一步步走向滅亡”,。聯(lián)系到雷曼兄弟公司曾經在推動技術和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帶給人們更多更好的商品(服務)方面作出的貢獻,其興衰歷程理應成為中國企業(yè)特別是金融機構必須長期正視并對照反思的鏡鑒,,否則,,豈不如古人所言的,“秦人無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哀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