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美國《海外賬戶納稅法案》(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簡稱FATCA)付諸實施,。這一法案因簡寫諧音被中國移民戲稱為“肥咖法案”,,它震撼了世界金融業(yè),雖難免有“霸王條款”的色彩,,但客觀上也有助于其他國家堵塞稅收漏洞,,帶來反腐額外收益。
“肥咖法案”2010年于美國國會獲得通過,,出臺的一個大背景是金融危機下,,美國民眾對貧富分化嚴重不滿:很多富人通過各種手段避稅和逃稅,包括將資產(chǎn)轉(zhuǎn)移到海外逃稅,,而普通中產(chǎn)階級則必須按章納稅,,“占領華爾街”之類抗議運動涌起,錢緊的美國政府也趁勢將目光瞄向了海外,。
根據(jù)該法案,,所有的美國稅務居民,包括美國公民和持美國綠卡者,,須向美國國稅局申報海外的賬戶信息,,隱瞞的收入將面臨最高可達39.6%的普通收入稅追繳,以及最高達20%的長期資本利得稅懲罰,。外國金融機構(gòu)如不提供這些人的賬戶信息,,將被處罰其在美國所得30%的罰款,。
大棒掄向逃稅美國人,也順帶掄向了外國的銀行,。這也足見美國在金融上的強勢,。即使是以保守客戶秘密為最高宗旨的瑞士銀行業(yè),在美國的連續(xù)敲打下,,最后也不得不臣服,,除付出巨額罰款外,還將美國客戶信息拱手讓出,,從而事實上宣告了瑞士銀行保密制度的終結(jié),。
從表面看,美國的“肥咖法案”將增加海外銀行的負擔,,具體到中國銀行業(yè),,至少在1億美元以上,。如果不配合,,后果更嚴重,30%的罰款將是一筆巨款,。美國也事實上以高壓措施迫使海外銀行免費為美國打了一次工,。但如果深入看“肥咖法案”,對其他國家是利大于弊,,因為美國一直是他國富人最喜愛的移民國家之一,,合作也有助于其他國家就勢堵塞稅收漏洞、資金外逃,。
以中美為例,,根據(jù)雙方達成的初步協(xié)議,中國將向美國政府提供美國公民金融賬戶信息,,而美國則會將中國公民美國賬戶信息提供給中國政府,。在美國的中國僑民遠遠多于在中國的美國僑民,持美國綠卡的中國人財富也大大多于居住在中國的美國富人,,這種互通有無無疑將有助于中國應對逃稅,、抽逃資金等問題,更極大便利反腐工作,。
比如,,一些持有美國綠卡的中國公民,為逃避國內(nèi)的稅收征收,,將大量收入轉(zhuǎn)移到美國,,但根據(jù)規(guī)定,如果他們不能提供在中國納稅的證明,,那這些收入(包括超過一定額度的已在中國納稅的收入)就必須在美國納稅,,而且,,根據(jù)中美合作協(xié)議,美國事實上“迫使”這些人向中國申報了個人財產(chǎn),。如果他名下大量資金來自中國,,中國將能較容易認定這些資金是否屬于惡意逃稅。
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以其金融霸權,,為世界立了一個防逃稅的硬規(guī)矩,出臺過程有些霸道,,客觀結(jié)果利好各國,,尤其是對那些向外移民較多、資金外流較大的國家而言,。當然,,美國豎起銅墻鐵壁,富人們也可能轉(zhuǎn)向其他國家或地區(qū),,比如開曼群島之類的“避稅天堂”,。而一些美國人,包括數(shù)位美國名人也開始放棄美國國籍,,這也可見擁有美國國籍,,包括美國綠卡,未必都是好事,。
有了美國這個始作俑者,,將可望形成一個堵塞逃稅和資金外逃漏洞的國際規(guī)則,這從最堅固堡壘的瑞士已放棄與稅收有關的客戶保密條款可見一斑,,而中瑞之間也簽訂了類似的合作協(xié)議,。一些笑納各方資金的“避稅天堂”,也將由此遭到重大打擊,。這個新規(guī)則正處于醞釀制定過程中,,作為新金融大國和切關自身利益的中國,理應參與到新規(guī)則制定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