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企再次發(fā)威歐洲市場,,繼吉利并購沃爾沃之后,,東風最近又入股標致雪鐵龍。根據(jù)各方達成的協(xié)議,,東風將出資8億歐元,,取得標致14%的股份。但在外媒紛紛驚嘆中國車企的雄心和魄力之時,,東風尤其需要警惕,,不要讓這筆投資落入“雙龍式陷阱”。
從表面看,,東風這次入股標致,,可以達成多贏:首先,標致拿到了急需的資金,,有望渡過難關,;其次,借助東風的渠道,,標致可擴大在華銷售,;第三,東風則跨入歐洲市場,,有望獲取一些關鍵技術,;最后,以這次入股為契機,,東風等中國車企將加速海外擴張,從而打破目前美歐日韓四分全球車市的格局,。
但深入分析,,這次投資可以說是相當大膽,但更具風險,。標致雪鐵龍雖為法國第一大車企,,但與吉利全盤掌控沃爾沃不同,東風只拿到標致14%的股份,,法國政府和標致家族另各掌14%股份,。最大股東股權相同,,難免會相互掣肘,標致家族肯定不樂意轉讓核心技術,,法國政府更不會樂意關廠裁人,,東風這8億歐元,更多像是借款,,而不是投資,。
此外,與沃爾沃中高端市場定位不同,,標致雪鐵龍旗下車型相對低端,,但在這一市場領域,競爭更加激烈,。2012年,,標致雪鐵龍?zhí)潛p達50億歐元。正是看到標致將虧更多錢而不是賺錢,,美國通用汽車在短暫入股后,,于去年12月果斷退出。標致由此向東風拋來繡球,,你情我愿,,雙方就此親密聯(lián)姻。
與東風這次入股頗為類似的,,則是2004年上汽集團并購韓國雙龍事件,。當時雙龍是韓國第五大車企,上汽獲得雙龍51%控股權,,這也讓外界對中國車企刮目相看,。但讓上汽始料未及的是,在又投入數(shù)億美元資金后,,雙龍仍然虧損重重,。無奈之下,作為控股股東的上汽試圖全面改革,,裁減冗員,,削減成本,但這又遭到工會強烈抵制,,罷工抗議成家常便飯,,上汽管理層甚至被圍困攻擊。強勢的工會更指責上汽“盜竊”雙龍技術,。一籌莫展之下,,上汽黯然退出雙龍,前后損失據(jù)估高達40億人民幣。
當然,,韓國有韓國的國情,,法國有法國的特點。但從目前來看,,標致要走出困境,,大刀闊斧改革勢在必行,但法國政府參與其中,,卻使得任何裁員變得艱難,。法國工業(yè)部長已公開表示,作為新的最大股東,,政府不太會接受關閉更多的工廠,。去年,法國政府就對標致試圖關閉巴黎附近一工廠予以了阻止,。與這樣一個更關注政治和社會效益,、而不是經(jīng)濟效益的股東作伴,東風的難處可想而知,。
東風要想有所作為,,一個辦法是注入更多資金,從而成為真正的大股東,,并最終獲得標致的控股權,。但即便你有錢,不到萬不得已,,法國人未必肯答應,。據(jù)《華爾街日報》披露,作為東風這次入股的條件之一,,東風承諾在未來幾年不增持股份,,而這個“未來幾年”,很可能是10年,。
由此,,對東風來說,標致的未來發(fā)展,,無論好壞,,結果注定是喜憂參半的。如果標致獲得新生,,東風自可獲得較好的收益,,但股權估計也就只能有這么多了;如果標致繼續(xù)向下沉淪乃至無法收拾,,東風倒有希望獲得控股的機會,只不過之前的8億歐元將就此打水漂;而且,,之后的標致會否是一個無底洞,,誰都不敢打保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