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jié)不等人,,春日勝黃金,。在尚未完全返青的魯北麥田里,,今年33歲的何石寶拿著卷尺和小鏟子走在前面,,身后是他的兩名徒弟:陳慧芳和張延坤。
“你看,,要以一米為長度,,至少取左右兩行的麥苗檢查,注意數清楚它的分蘗數,,才能推算出麥苗的群體數量——這是夏糧豐收的基礎,。”何石寶領著二人,,正在尋找合適的地塊做春耕開始之前的田間調查,。
何石寶研究生畢業(yè)后,2018年入職了位于山東德州的平原土地魯望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成為一名新農人。雖然年紀輕,,但憑借扎實的專業(yè)知識,,他管理的糧田屢創(chuàng)高產。2022年夏收后,何石寶以小麥畝產819.17公斤的成績,,被評為平原縣桃園街道辦事處“糧王”,。
具備高學歷,又有糧食高產經驗,,新農人何石寶開始收徒,。今年25歲、研究生畢業(yè)于南京農業(yè)大學的張延坤就是他新收的徒弟,。
“入職之后,,何老師安排的第一個活兒,就是去地里調查玉米,、大豆的病蟲害,。”張延坤說,,為了對比打藥前后病蟲害變化情況,,他連續(xù)在田里觀察了近半個月,皮膚曬得黝黑,,才感覺“知識從書本落進了地里”,。
這么安排,何石寶有自己的“教學計劃”:2022年是我國大面積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的第一年,,不論是“老把式”還是新農人,,大多對這一技術了解不深,只有盡可能細致地了解作物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生長情況,,才能積累經驗,,及時制定、調整種植安排,。
與第一年經歷春耕的張延坤相比,,研究生畢業(yè)于青島農業(yè)大學、2021年入職的“師姐”陳慧芳已輕車熟路地調查完了500多畝責任地塊苗情并填好了表格:“麥苗整體情況還可以,,有一些凍害,,個別發(fā)現(xiàn)了較輕的莖基腐病。今年夏收我也想沖刺‘糧王’,,后續(xù)得好好管理,。”
春季田間管理水平與夏糧產量息息相關,。在農忙高峰正式到來之前,,魯北大地上已有許多人提前準備,為夏糧豐收奠定基礎,。為此,,德州市平原縣農業(yè)技術推廣站整理好小麥春季管理技術要點并在微信公眾號上發(fā)布,提示農戶針對當前苗情特點,以“促弱苗升級,,促苗情轉化,,促分蘗增穗”為重點,因地因苗施策,,分類管理,。
如今的齊魯大地上,像何石寶這樣擁有高學歷的新農人正越來越多,,從兩院院士,、“泰山學者”到農技推廣人員、“田秀才”“土專家”的人才矩陣已經構建,,齊魯鄉(xiāng)村之星每年評選人數擴大到800人,,通過“直評”取得中高級職稱的基層人才超11萬名,農村實用人才總量達到270萬人以上,,鄉(xiāng)村人才隊伍日趨壯大,。
(新華社濟南2月19日電)
?
頁巖氣作為戰(zhàn)略資源,其勘探開發(fā)對于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實現(xiàn)碳達峰碳中和有著重要作用,。
2023年,,中國經濟“穩(wěn)”的基調更加明確,高質量發(fā)展的步伐更加篤定,。作為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主力軍”,,國有企業(yè)新的一年如何發(fā)力?工作重點又有哪些變化,?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