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用MULTIMOD模型對油價上升如何影響發(fā)達國家的消費價格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如果油價永久性上漲50%,,會提高美國和歐洲的年度CPI漲幅1.3個百分點。世界銀行最近的研究指出,,10%的永久性油價上漲在其效果高峰時將導致全球CPI漲幅提高0.3個百分點,,而30%的永久性油價下跌則將使全球CPI漲幅降低0.4-0.9個百分點。
(三)油價下降對國際收支的影響
油價下跌使石油凈出口國的收入再分配至石油凈進口國,。石油凈出口并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的國家包括伊朗等多個中東國家,、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等。主要石油凈進口國家(地區(qū))包括歐元區(qū),、日本,、韓國、中國和印度等,。采用進出口數據計算油價變化的直接影響的結果是,,如果油價永久性下跌20美元/桶,美國,、中國,、日本和印度的經常項目平衡(current
account
balance)與GDP的比例分別會上升(改善)0.3、0.4,、0.6和1.0個百分點,;沙特,、卡塔爾、俄羅斯,、加拿大等國的經常項目平衡與GDP的比例則會下降(惡化)8.5,、6.7、2.5,、0.6個百分點,。國際收支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俄羅斯等若干石油出口國匯率大幅下降的原因。
(四)油價下降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關于在多大程度上油價下跌會導致通縮壓力,,從而使貨幣政策較預期為更為寬松,,各方觀點不一。從理論和各國經驗來看,,油價下跌時,,貨幣政策面臨多大的寬松壓力取決于許多因素,包括油價下跌是否持續(xù),、實際利率是否明顯上升,、該國是石油凈進口和還是凈出口國、物價和工資的不對稱粘性是否明顯等,。
最近的一些跡象表明,,油價下降對美國、日本和歐元區(qū)貨幣政策的影響就可能有所不同,。美國的一些學者和官員表示,,此輪油價下跌未必是長期的,對通脹預期影響不大,,目前就業(yè)改善的勢頭十分強勁,,因此美國加息的步伐不會受到影響。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討論量化寬松政策時,,則多次提到了油價下跌,,似乎是想以此強化貨幣寬松的理由。歐央行理事會成員Peter
Praet最近也公開表示,,油價大跌加劇了歐元區(qū)通縮(包括核心通脹率繼續(xù)下降)的風險,,并且開始影響通脹預期,貨幣政策應該對通脹預期的變化有所應對,。
第三個問題:油價下跌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我們用可計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和其他方法對國際油價下跌對我國的CPI漲幅,、GDP增速和國際收支進行了一些初步的定量分析。下面簡單介紹我們使用的方法和主要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