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睢寧縣居民張華(化名)這兩天有點郁悶,,他剛查到自己今年有兩次闖紅燈記錄,,“罰錢是小事,關鍵是要被扣信用分了”,。張華所說的“信用分”是指睢寧縣自2010年開始全面推行的大眾信用信息分值,。大到違法亂紀,小到拖欠信用卡水電費,,都會在這個信用體系中顯示出來,。114萬市民每年根據(jù)分數(shù)被劃為A、B,、C,、D四級信用等級,最高的A級可以享受一些優(yōu)待,,D級則會處處受限,。 闖紅燈等違法行為,不孝敬父母等道德瑕疵,,欠費不繳等誠信問題,,都將直接影響信用分值,最終在一些優(yōu)惠政策上失去權利,。這種社會信用管理體系,,在一些西方國家早已有之,而且也確實有利于促進道德與誠信建設,,引導與督促人們遵守法律,。但我們還需要看到,居民信用等級制在我國嘗試和落地,,還必須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是,給居民劃分信用等級,,不能侵犯公民的基本權利,。比如憲法賦予公民的人身權、人格權,,信用等級體系必須尊重,;比如居民上訪、舉報等政治權利,,也不應該受信用體系的影響,。因此,闖紅燈扣分,,惡意欠繳相關費用等降級是可以的,;見義勇為加分,受到國家級相關表彰加級等也是可以的,。但上訪扣分,、招商引資加分等明顯與信用無關的內容,,還需從信用體系中剔除。 二是,,相關信用等級的管理主體必須具有中立性,,而且要保證客觀公正。至少不能任由政府部門這個管理者直接來決定,,以免讓“居民信用等級制”淪為管理者的管理手段,。政府可以主導這一制度的建設,但相關具體的信用評價工作,,有必要由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承擔,。 三是,相關信用記錄不僅要做到客觀公正,,更要盤活,。居民信用被加分、減分等必須客觀公正,,這是基礎,。除此之外,相關信用分數(shù)和管理辦法必須靈活,,比如加分可以取消,;比如決定扣分后,居民改正了相關行為,,則可以考慮減少扣分或者取消扣分,。 “居民信用等級制”是一個有利于促進道德與誠信建設,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與進步的制度設計,。希望能規(guī)劃好,、用好,能夠盡快總結出相關積極經(jīng)驗,,為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打好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