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早晨,,數(shù)十名投資者情緒激動,,聚集于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智慧”,,601519.SH)位于上海陸家嘴軟件園下的辦公樓,,扯出橫幅討要說法,,要求大智慧董事長張長虹出面,。
直到昨日17時許,,仍有投資者堅持要求大智慧正面回應,。
“我已經傾家蕩產,,不知道怎么面對即將到期的房貸,。”段金祥(化名,,下同)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去年7月,段金祥通過大智慧旗下平臺做現(xiàn)貨白銀交易,,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共虧去33.5萬元,。
另一位來自江西的投資者張興增,也因為貴金屬交易虧掉了逾9萬元,,加上股票上的7萬元損失以及1萬多元的軟件費用,,18萬元的損失也讓他的家庭瀕臨破產。
深陷客戶維權漩渦的大智慧昨日晚間發(fā)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大智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擬將持有民泰(天津)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下稱“民泰貴金屬”)70%股權以39195萬元轉讓給自然人黃順寧,。黃順寧系大智慧董事長張長虹的妹夫,本次股權轉讓事項屬于關聯(lián)交易,。
對于本次股權轉讓,,張長虹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不可能是因為昨天的沖突導致的,“怎么可能那么快就完成這種交易”?但一些業(yè)內人士卻認為此舉系危機公關,,難逃“金蟬脫殼”之嫌,。近4億元的交易,被網(wǎng)友戲稱為“史上最貴危機公關”,。
事實上,,大智慧2013年前三季度一度預虧1.95億元,如果全年虧損,,將被ST處理,。作為保殼之舉,大智慧在四季度收購了民泰貴金屬。正是此舉,,使大智慧最終扭虧為盈,,但也伴隨著貴金屬交易做客戶對手盤“飲鴆止渴”的質疑,大量客戶虧損的現(xiàn)實令其陷入道德困境,。
大智慧貴金屬之局
當日聚集的投資者,,來自全國各地,彼此間并不熟悉,,甚至叫不上名字,他們已在上海徘徊多日,。
他們彼此間的稱謂頗具特點,,如“南京48萬”、“武漢56萬”等,。這些名字的含義是:投資者的家鄉(xiāng)加上他們的損失金額,。
一位當事人告訴記者:“維權的投資者共有160多人,目前可以統(tǒng)計的維權金額在3500萬元以上,。單個投資者最大維權金額有280多萬元,,最少的也有十幾萬元�,!�
在另一位投資者華健看來,,大智慧在三個方面侵害了投資者的利益:虛假宣傳售賣軟件;緊密薦股;貴金屬喊單、刷單,�,!艾F(xiàn)在市場不好,股票很難操作,,現(xiàn)在貴金屬白銀很好,,非農行情只賺不賠,有專業(yè)的分析師給你喊單,�,!比A健如此回憶大智慧客戶經理對他的游說。
2013年10月1日,,大智慧宣布收購民泰貴金屬公司70%股權,,開始發(fā)展貴金屬交易業(yè)務。民泰貴金屬公司的收入來源除了經紀業(yè)務的傭金收入外,,還有做市商制度下的對手盤持倉,。在大智慧收購之前,民泰貴金屬僅有1535萬元的凈利潤,,但其后開始幾何倍數(shù)的增長,。
甚至還有網(wǎng)友認為,這樣的轉變在于大智慧將常年囤積的用戶資源用于自己購買的一個交易產品中,產生了乘數(shù)效應,,等于利用客戶信息與客戶對賭,,導致投資者大范圍虧損。
段金祥則告訴記者,,民泰貴金屬還有盜用客戶交易權,、刷單侵害投資者的行為,“民泰貴金屬已經承認我們的交易記錄有來自上海的IP地址,�,!边@對于舉家均在鹽城的段金祥來說,顯然不可能是自主行為,�,!拔覀円笏麄兲峁蚀_的IP地址,但是被拒絕了,�,!彼f。
面對以上投資者的諸多說法,,有民泰貴金屬方工作人員表示,,有關民泰貴金屬的投訴在今年3·15晚會之后確有增多。從公司目前接到的情況來看,,主要集中在交易軟件,、行情數(shù)據(jù)、投資策略等業(yè)務或產品領域,。但經過公司核查后,,目前民泰貴金屬交易所和公司旗下軟件產品的交易和操作均合法合規(guī)。
神秘放縱的現(xiàn)貨貴金屬交易
大智慧作為金融行情軟件,、證券咨詢服務提供商,,其生存之道一直頗受關注,也一度面臨困境,。
2013年第四季度,,大智慧依靠民泰貴金屬的盈利,合并報表后扭虧,,避免了ST,。財務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3年末,,民泰貴金屬資產總額25942.35萬元,,凈資產11833.82萬元;2013年度營業(yè)收入13318.18萬元,凈利潤6746.27萬元,。
如今在遭到投資者集體維權后,,大智慧最終在昨日公告轉讓民泰貴金屬,。
張長虹對此解釋稱,這次轉讓不是一兩天內醞釀的,,整個公司目前都在向平臺型公司轉型,,業(yè)務上要把非主營、非主線發(fā)展的業(yè)務都逐步剝離出去,。做平臺是很花精力和財力的,。公司的考慮是現(xiàn)階段主要還是選擇能長期展開的業(yè)務。民泰貴金屬有自己的價值,,但也有局限性,。
但市場有觀點認為此舉系“金蟬脫殼”。有網(wǎng)友表示,,大智慧利用客戶信息整合貴金屬平臺,,把客戶拉去做白銀,與客戶對賭,,以客戶損失換取自己扭虧為盈,實為騙錢,。
在這背后,,則是中國現(xiàn)貨貴金屬的交易亂象。事實上,,貴金屬交易市場目前最為活躍的是白銀現(xiàn)貨交易,,有的交易平臺提供高達50倍的杠桿,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盈利誘惑,。
“股票和期貨場內撮合,,容易被操縱,而現(xiàn)貨白銀是巨大公開市場,,沒有操縱的可能,。”眾多炒金銀的公司往往這么宣傳,。
國內眾多的貴金屬現(xiàn)貨交易平臺往往是T+0交易,,可以隨時建倉隨時平倉,可以隨時止損;同時以小博大,,杠桿比例可達1∶50,,保證金只需要2%~5%;交易費用一般是成交金額的萬分之六~萬分之八,雙邊收取,。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此前以加盟代理商的身份接觸了一些貴金屬經營公司,。在整個鏈條中,值得關注的環(huán)節(jié)是貴金屬交易的手續(xù)費和點差高到“不好意思”,,往往可到交易保證金的10%以上,,而這還是在沒有惡意操縱價格等極端事件的前提下,合同中明確表示要收取的費用。
多位業(yè)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整個貴金屬現(xiàn)貨交易鏈條利潤驚人,,即使不存在限制出金、惡意修改投資者報價等極端手段,,僅交易中涉及到手續(xù)費和點差反復倒騰幾次就足以讓整個保證金變?yōu)榱�,,大量利潤正是以這種形式流入交易所和貴金屬經營公司(代理商)手中。如果再加上代理商指導操作,、惡意操縱,,投資者更是會瞬間損失掉全部保證金。
據(jù)記者調查,,國內貴金屬交易平臺往往選擇不公布交易規(guī)則,,但做市商或變相做市商制度較為普遍,且不公布任何交易數(shù)據(jù),。
另據(jù)記者梳理,,目前國內眾多的貴金屬經營公司大致可以分為:一是代理商,可以是公司也可以是個人,,為投資者提供進入現(xiàn)貨交易平臺的途徑,,主要靠收取手續(xù)費牟利;二是兼顧代理商與做市商身份的炒白銀公司,不僅可以將大多數(shù)客戶下單頭寸在交易平臺做對沖,,也可以自己出錢下單與投資客做對手盤對賭;三是純粹的對賭模式,,自己坐莊,成為投資者的交易對手,,客戶的虧損就是他們的盈利,。
但多名嚴重虧損的白銀投資者向記者透露,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有貴金屬經營公司的客戶經理指導操作或代為操作,,最終導致極少有客戶盈利的案例。
而一旦投資者察覺權益受到侵犯,,維權渠道極為有限,。“金融辦沒動力管,,投資者感覺被騙了就去報警,,往往公安局也不管,起訴到法院的難度也很大,�,!币晃煌顿Y者告訴記者。
另據(jù)記者了解,,因證據(jù)難以獲取等一系列原因,,目前,,現(xiàn)貨白銀交易行業(yè)還尚未出現(xiàn)投資者起訴貴金屬經營公司或者交易平臺而勝訴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