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午新買了手機號,,當天下午在廣發(fā)證券開通證券賬戶,結果第二天就有人來電話推薦買美股,,很顯然我的個人資料被出賣了”,,在貴金屬交易公司做經紀人的小牛氣憤地告訴記者。
記者通過微博搜索,,發(fā)現(xiàn)不少人也吐槽:到證券公司開戶后不久,,薦股、貴金屬投資以及銷售炒股軟件的電話和短信蜂擁而至,,不勝其煩,。于是很多人把矛頭都指向了證券公司,認為證券公司泄露了自己的個人信息,。
然而記者隨即采訪發(fā)現(xiàn),,事實并非如此,在財經網站和炒股軟件注冊賬號,,也可能導致個人信息泄露;此外投資者在證券公司開戶后,,與銀行簽訂三方存管,也把個人信息透露給了銀行;另外,,券商內部員工也存在倒賣客戶資料的情形,。
券商稱不可能賣客戶資料
從網上反映的情況來看,齊魯證券,、廣發(fā)證券,、光大證券、國信證券,、東莞證券等紛紛中槍,,投資者一致的反饋是開通證券賬戶后,常會接到對自己股票操作“噓寒問暖”的電話,,甚至有的來電還能直呼姓名,,讓投資者不禁愕然。
因此不少投資者憤然指責開戶的證券公司,,認為個人信息被該證券公司泄露了,。
不過目前來看,,還沒有一個證券公司因泄露客戶資料被調查的案例,更何況證券公司泄露客戶信息給基金公司或者貴金屬公司,,無異于自斷財路,。
記者查到,之前有投資者向東莞證券反饋稱,,在東莞證券開戶后,,被各種投資方面的電話騷擾不斷,要求東莞證券作出解釋,。
東莞證券回應稱:“投資者被電話騷擾是當前國內證券市場普遍存在的問題,。經多方了解和確認,我們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不單是我司客戶有遇到,,其他證券公司的客戶甚至從來沒有進行過股票交易的人都有遇到過,。對于客戶資料泄露的問題,目前我們無法確定是哪個環(huán)節(jié)或機構出問題,,但對于這類電話,,建議您不要理會,,更加不要參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東莞證券還表示:“公司一直嚴格遵守證券行業(yè)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客戶的個人信息是絕對保密的。如果我們把客戶的資料出賣給其他個人或組織,,等于將自己的客戶送給別人,,這是損害公司自身利益和違規(guī)的行為,對于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我們相信任何一間正規(guī)的證券公司都不會做,。”
問題多出于三方存管
相對于證券公司開戶流程,,很多投資者恰恰忽略了去銀行簽署客戶證券交易結算資金三方存管協(xié)議書的過程中填寫的個人信息,,而這一協(xié)議也就定義了填寫人是股民,也是個人信息的二次公開,。因此,,銀行是否存在泄露客戶資料的情況,也應當在被騷擾者的問責范圍內,。
實際上,,銀行確實存在出賣客戶資料的情況,而且在大中型銀行已經出現(xiàn)過多樁倒賣客戶資料事件,,證券公司反而未曾被公開曝光出賣客戶資料的情況,。
2011年上海司法機關查獲了一起關于買賣銀行客戶信息案件,,涉案人員共達19人。其中,,出售資料的源頭來自工行,、農行、某城商行下屬支行的四位員工,,涉案人員累計出售銀行客戶征信記錄,、信用卡資料超過2500條。
2012年,,江蘇銀行上海金橋支行將3.2萬客戶信用記錄違規(guī)提供給宜信普惠信息咨詢(北京)有限公司,。
2012年央視“3·15”晚會曝光招行等多家銀行出現(xiàn)的用戶信息泄露事件,其中招商銀行,、工商銀行等就出現(xiàn)員工通過中介向外兜售客戶個人信息將近3000份,,造成損失達3000多萬元。招商銀行在官方微博進行道歉,,表示對此問題絕不姑息,,將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
券商內部人倒賣
記者聯(lián)系到幾家專門倒賣股民資料的QQ號碼,,其中兩家打著證券公司客戶資料的名義,,然而記者通過聯(lián)系了解到,他們的客戶資料并非來自證券公司內部,,而是來自財經網站和炒股軟件的注冊信息,,一條個人信息1毛錢,量大從優(yōu),。
記者還聯(lián)系了一個QQ號,,該人士自稱是國泰君安營業(yè)部的證券客戶經理,擁有10萬份證券公司客戶資料,,并表示客戶資料大部分都是來國泰君安公司全國各地營業(yè)部開戶預留的電話信息,,內含客戶姓名、手機號,、資產情況和艙位情況等,,還有一部分是在公司網站上咨詢留的個人信息。他還告訴記者,,這些信息主要就是比較新,,好提單。
記者向其索取一頁名錄后,,打電話聯(lián)系到了陳先生和吳先生,。陳先生表示,自己是在證券公司開戶的,,并沒有網上注冊個人炒股信息,,另一位河南鄭州的吳先生則表示,,自己是在銀河證券開戶的,不了解為什么客戶信息會被曝光,。
上述證券客戶經理還告訴記者,,買賣客戶信息已經是證券行業(yè)內大家都知道的,這批資料都是新客戶,,是復印的,,不是電子拷貝的,不存在重復買賣的可能,。
此外,,記者還采訪到一位從事過證券公司經紀的人士,他同樣表示其在證券公司做經紀人期間,,不僅有自己營業(yè)部的客戶資料,,還有其他券商的客戶資料,業(yè)內已經不新鮮了,,對于這些客戶資料來自哪里,,他也語焉不詳。
營業(yè)部或難辭其咎
對此,,一位券商內部人員告訴記者,,一般去證券公司開戶后收到各種垃圾短信和騷擾電話,很可能是因為在與銀行簽訂三方托管時被銀行泄露了資料,,而那些券商手里的大客戶被泄露個人信息,,很可能是券商把他們的資料賣給了股票配資公司,。
不久前媒體曾報道網上看到有人在兜售“北京某券商100萬資產以上最新最全白金客戶資料”,,其中不僅涵蓋的客戶姓名、出生日期,、性別,、資金賬號、開戶日期,、手機號碼,、開戶營業(yè)部等信息,同時還有詳細的資產信息,,如昨日總資產,、近三月平均資產、近三個月盈虧金額等,,并且還被媒體后續(xù)驗證是真實可信的,。
這位券商從業(yè)人員悄悄告訴記者,上述情況就很可能是證券公司出售給配資公司的客戶資料,,證券公司可以來回賺兩次,。
相比融資融券,,投資者配資的門檻要低很多,可以1配2.5,,甚至1配5都有,,月利率在5%以下,而且沒有投資標的限制,,因此很多投資者仍然愿意從配資公司融資,。而與配資公司簽訂融資協(xié)議后,投資者要將自有資金匯入配資公司開具的證券賬戶,,因此有些證券營業(yè)部看上了這塊大餅,,結盟配資公司,把更高杠桿要求的客戶推薦給配資公司,,或者推薦那些想要融資但未達到融資融券要求的客戶,,一來可以獲得客戶資料銷售收入,二來可為證券營業(yè)部帶來更多經紀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