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斷報道的套餐資費問題,,再次讓中國移動“中槍”。
昨日(4月2日),,中國移動香港68港元套餐被內地用戶質疑,,該套餐包含1700分鐘通話,10000條短信,,上網流量不限,。內地相似價位的中國移動套餐,,通話時長、短信,、流量均遠低于上述套餐,,因此不少人士質疑中國移動歧視內地用戶。
昨日下午,,記者致電中國移動集團,,但未能接通。不過,,中國移動10086官方微博對此做出解釋稱,,香港套餐是一款針對特定用戶群體的促銷套餐。
區(qū)域性定價策略
中國移動香港公司官網顯示,,一款套餐名為“3GLite服務計劃”,,實際每月資費128港元,優(yōu)惠月費為68港元即可享用3G服務,,但用戶還需承擔每月12港元的港鐵,、隧道、流動電話服務牌照及行政費,。這樣算下來,,該套餐實際價格為80港元,折合人民幣約64元,。
而在內地,,中國移動推出的相似價格的套餐與上述香港套餐相比差別較大。例如,,中國移動廣東分公司推出的88元檔位,,上網套餐包含200分鐘通話數(shù)和300M流量,商旅套餐為350分鐘通話和30M流量,,本地套餐為480分鐘和30M流量,。
對此,中國移動10086官方微博表示,,香港套餐看似便宜,,實際上有諸多限制,例如有合約限制,,只是本地使用,,出港需要超內地10倍的漫游費,網絡傳輸速度只有384Kbps,,而內地則是42Mbps,,相差100倍等。在該微博里,,中國移動公司認為,,用戶忽視了區(qū)域性定價策略是企業(yè)的正常做法,。
不少業(yè)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家公司根據(jù)各個地區(qū)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市場策略很正常,,中國移動在香港的做法無可厚非。
運營商壓力增大
事實上,,用戶質疑中國移動香港公司的套餐有特殊的背景,。日前,內地用戶正因每月套餐內流量該不該清零向中國移動“要說法”,。
去年以來,,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三大運營商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近日,,深圳市消委會發(fā)布《深圳市信息消費滿意度調查分析報告》顯示,,用戶最不滿意各運營商制定的“套餐流量剩余部分按月清零,超出部分另收費”的套餐方案,。
對此,,廣東省通信管理局于今年4月1日約談三大運營商,商討關于手機流量套餐問題,。
其實,早在今年初,,上海三大運營商就在上海消保委和通管局的壓力下,,對套餐中的流量是否清零進行了妥協(xié)處理。1月7日,,上海的移動,、電信、聯(lián)通3家電信運營商推出手機上網流量“季度包”,,首次打破以往手機上網流量“按月計算,、過期作廢”的慣例。
一位資深電信分析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國企體制的原因,,目前三大運營商在品牌形象維護方面做得不夠,運營商的問題涉及到很多用戶,,有關運營商的話題都會形成輿論熱點,,其實相對于其他一些壟斷行業(yè),三大運營商的市場競爭程度已相當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