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快車道,,美國“促進貿易授權法”的別稱。根據這項授權,,美國政府只要滿足在貿易談判中的設定目標,,那么,與其他國家政府達成的貿易協定可以直接提交國會表決,,國會無權修改其中條款,。而且,,國會表決必須在90天內進行,討論時間也只有區(qū)區(qū)20個小時,。 貿易快車道的出現最早可上溯到1974年,,一直延續(xù)至1994年�,?肆诸D在其第二任期時,,也曾尋求這項特權,因為兩黨的反對未能如愿,。2002年,,布什重拾這項特權直到2007年。最新的2002-2009年貿易快車道版本在美國與哥倫比亞,、韓國以及巴拿馬的貿易協議中發(fā)揮了作用,,但這項版本的通過經歷了痛苦的法律爭斗。一個跡象是,,自上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促進貿易授權法”獲得的支持就越來越少。 奧巴馬當選后,,去年11月,,151位民主黨人曾聯名上書,要求給予國會在貿易談判中更多權力,。但是,,奧巴馬表示,支持貿易快車道,。 在美國,,持不同政治觀點的經濟學家都認為,貿易是推動經濟發(fā)展的至關重要工具,,而經濟發(fā)展可以促進社會富裕和政治自由,。美國彼得森全國經濟研究所的研究顯示,過去10年中,,自由貿易幫助美國GDP增長了40%,,就業(yè)增加了13%。 然而,,美國的貿易政策正如其政治一樣,,一直是黨派性的。1934年,,隨著美國《互惠貿易法》的通過,,美國社會形成了贊同自由貿易的跨黨派輿論,且這種輿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隨著關稅貿易總協定通過后得到了加強,。但是,,1994年通過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和世界貿易組織的烏拉圭回合,打破了兩黨在貿易政策上的一致性,。 隨之而來的是,,美國的貿易政治重新具有了黨派特征。國會開始重申自己控制貿易政策的憲法,。從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開始,,勞工標準和環(huán)境問題引起了激烈的辯論,結果克林頓政府時期,,不得不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附有一個關于勞工標準和環(huán)境問題的附帶協議,才使該協定在國會獲得通過,。 為了使總統的貿易政策不受國會過多牽制,,“快車道”規(guī)則建立起來,這一旨在促進貿易的規(guī)則要求總統提前90天通知國會其準備談判貿易協定的打算,,而國會必須在法案提交后的60天內通過或否決未經修訂的協定最后文本,。然而,2001年該法案通過時,,布什在國會僅僅得到一票的多數——215票對214票,。到了2007年,民主黨控制的國會最終使“快車道”規(guī)則過期作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