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家里人是不是都得用中興手機,?”
“不,他們有用中興的,,也有用其他的,,我不限制�,!�
這段對話發(fā)生在記者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侯為貴之間,。
“和市場一樣——你做得好,自然就會有人選擇你,。”他說,。
也許,,只有真正理解這句話,才能明白為什么在過去的28年里,,中興通訊得以從一家最普通不過的加工企業(yè),,成長為全球通信設備制造產業(yè)巨頭,也才能明白在這個對外開放得早,、對外開放程度大的通信設備制造領域,,誕生了中興、華為這樣的全球競爭強者,。
崛起
1985年,,西北一家國有工廠的技術科長侯為貴,決定南下深圳創(chuàng)業(yè),。于是,,年過40的他,帶頭創(chuàng)辦了深圳中興半導體有限公司,,一家從電風扇,、電子琴到冷暖機,、電話機無所不產的加工企業(yè)。
那時,,一部電話機的加工費不過幾角錢,,全廠上下忙活一天,賺不到200元,。當時,,國內通信設備市場已經對外開放,跨國巨頭們蜂擁而來,,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
疾風知勁草,時勢顯英雄——在中興,,員工至今津津樂道,,那時的侯為貴力排眾議,傾盡人力,、物力,、財力,堅持研發(fā)第一臺國產數(shù)字程控交換機,;一些研發(fā)人員還記得,,那時的侯為貴,是在深圳兩層簡易廠房內,,帶領其他技術人員,,開始了中興歷史上的第一次“自主研發(fā)”。
“這和我的個人經歷有一定關系,。當時,,作為國有企業(yè)的技術人員,我接觸到很多國外資料,,而在美國的短期學習,,則給了我更大的刺激和動力,在與全球市場的接觸中,,我明白了一件事:電信產業(yè)已經成為一個國家賴以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基石和引擎,。這讓我堅信,中國一定需要自己的通信設備制造商,�,!焙顬橘F說。
改革開放帶來了空前嚴峻的競爭環(huán)境,,但也激發(fā)了前所未有的創(chuàng)業(yè)機遇,。對于侯為貴而言,這就是一次借助產權關系調整理順企業(yè)發(fā)展動力的改革嘗試。
1993年,,在多方支持下,,侯為貴和中興經歷了市場信條主導下的一次“革命”:新組建的企業(yè)由兩家國有企業(yè)控股,另一家民營企業(yè)參股運營,,在深圳率先組建了“國有控股,、授權民營”的混合經濟模式。
從那時起,,市場的作用再一次得到證明,。2000年前后,包括愛立信,、西門子等在內的諸多國際通信巨頭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高達80%,,而中興等本土品牌所占的份額還不到20%。現(xiàn)在,,這個比例已經完全倒轉——以中興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yè),,已經牢牢占據了絕大部分的本土市場份額。
而在國際市場上,,它們同樣高奏凱歌——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中興的海外市場收入占比才剛剛達到4%,而現(xiàn)在,,這一比例已經超過50%,。在全球主要市場上,人們都能看到中興的身影,。
但在侯為貴看來,,企業(yè)的規(guī)模只是一個方面,中興在發(fā)展中掌握了大量的核心技術與專利,,這才是他的驕傲所在,。
“這些對中國電信產業(yè)的發(fā)展和信息安全具有重大意義�,!彼f,。
趕超
一所中專學校的教師,、一家國有工廠的技術科長,、一家特區(qū)企業(yè)的經理人、一家知名跨國公司的掌舵者——在過去的28年里,,侯為貴完成了一系列的“角色轉換”,。
但這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并沒有將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視為“成功典范”,取得的一些技術突破和企業(yè)成長,,也被他簡明地歸結為“市場的邏輯”,。
“我不知道什么是成功,我只有目標和堅持往下走的意念�,!彼f,。
也許正是這份冷靜,才能讓“市場的邏輯”變成“市場的力量”,,進而支撐中興通訊從全球市場“追趕者”向“引領者”轉變,。
中興在TD-SCDMA的堅持與收獲,便是這種力量的縮影,。即便在今天,,一些聲音仍然不時對這一制式標準提出非議,而在當初,,更有不少人甚至懷疑中國是否有能力打造一個自主的標準,。
但在侯為貴看來,中國這么大的市場,,足以支撐一個自主標準的成長,,“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總是做一個跟隨者,。我堅持認為,,有了我們自己的標準,就一定會有自己的市場,,我們的投入一定能得到市場回報,。”
事實也正是如此,。在2001年啟動產品預研之后,,中興通訊就一直堅持對TD—SCDMA的研發(fā)投入,不僅搶占了市場先機,,還成為全球最具實力的TD—SCDMA廠商,,獲得了TD—SCDMA標準的起草權。
“對于2G時代的中國企業(yè)來說,,全球格局已定,,翻盤很難,3G時代,,我們開始嘗試提前出擊,,取得了一些成績。現(xiàn)在的4G時代,,我們很早就開始布局,,現(xiàn)在我們可以說,中國企業(yè)不僅趕上了跨國巨頭們,,技術上還具備一定的領先優(yōu)勢,,即使在終端領域,,我們也有目標和信心——在我看來,蘋果不會永遠是老大,�,!焙顬橘F說。
變革
侯為貴愛打乒乓球,。但現(xiàn)在的他,,往往有意遠離球臺,因為“一打球我就興奮,,停不下來”,。
直板,擅長近臺快攻,,球路變化多——這讓人想起當年的容國團,。
還有容國團的那句名言:人生能有幾回搏。
在過去的30多年里,,全球通信設備制造產業(yè)完全可以用“城頭變幻大王旗”來形容,,摩托羅拉、諾基亞等一批跨國巨頭的“王朝更迭”,,不僅令消費者驚心眩目,,也給中國企業(yè)敲響了警鐘。
“對于像手機等消費類電子產品來說,,技術已經不是競爭力的全部,,客戶體驗才是更重要的核心價值。而這就要求我們轉變一貫的工程師思維,,將企業(yè)的發(fā)展重點放到以消費者最佳體驗為核心的商業(yè)模式的探索與需求上來,。”侯為貴說,。
比柳傳志大2歲,,比宗慶后大3歲,比張瑞敏大7歲,,比李東生大15歲——從年齡上說,,當下的侯為貴,無疑是中國企業(yè)家方陣中的“老大哥”,。對他來說,,新一輪的改革就如同勁吹的東風,是中國企業(yè)進一步揚帆出海,、登頂全球市場之巔的最大推動力,。
“對于企業(yè)來說,,良好的市場環(huán)境,、開放基礎上的合理監(jiān)管,是我們最大的期盼。在我看來,,只有改革,,才能讓我們的企業(yè)和國家受到全球推崇�,!彼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