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干部第一人”——趙佗
趙佗(約前240年-前137年),秦朝恒山郡人(今河北省正定縣),南越國創(chuàng)建者,。秦始皇時為南海龍川令,秦二世時南海尉任囂死,,佗攝行尉事,故亦稱尉佗,。秦亡后,,佗擊并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漢高祖立遣陸賈授“佗為南越王”。高祖后,,禁南越關市鐵器,,佗乃侵長沙邊邑,自稱為南越武帝,。孝文帝立,,復使陸賈讓之,佗為書謝,,去帝號,,仍為藩臣,建元間卒,。
趙佗是南越國的開拓者,、南越國第一代王。在位67年,。趙佗是秦朝統(tǒng)一嶺南地區(qū)的秦朝主將之一,是秦朝統(tǒng)一以來最早成功地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推行民族親和政策的杰出政治家,,也是最早把中原文化和先進生產力傳到嶺南的偉大先驅,,嶺南的客家人尊其為始祖。趙佗最大的貢獻是曾兩次歸漢,,維護了祖國的統(tǒng)一和領土完成,,毛澤東稱趙佗為“南下干部第一人”。
常勝將軍——趙云
趙云(168年-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劉備贊嘆趙云“子龍一身是膽也,!”
漢末軍閥混戰(zhàn),,趙云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后趙云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南征北戰(zhàn),建立了不少戰(zhàn)功,。歷史上趙云曾兩次救主,,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率精銳部隊南征荊州,在當陽長坂包圍劉備人馬,,劉備突圍而走,,妻子和后主劉禪走失于亂兵之中,趙云帶著劉禪,,保護甘夫人英勇力戰(zhàn),,沖出重圍。自此,,趙云單騎救主的故事為世人傳為佳話,。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云病逝,。后主劉禪于景耀四年追謚趙云為順平侯,。1958年毛澤東在天津接見正定縣委書記楊才魁時說:“正定是個好地方,那里出了個趙子龍”,。
金元名醫(yī)——李杲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號東垣老人,,生于1180年,卒于1251年,。他是中國醫(yī)學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醫(yī)“脾胃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補土派”的著名代表,。
李杲自幼好學,,家境殷實,為人忠信篤敬,,其潔身自愛,,遠近聞名。20歲時,,其母病重,,嘗遍百藥都沒能把病治好,從此他發(fā)奮學醫(yī),,師從名醫(yī)張元素,,盡得張元素真?zhèn)�,。金朝末年,李杲避難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開始以醫(yī)術游于公卿之間,,因善于治療疑難雜癥,診斷治療頗具卓識,,被人們譽為神醫(yī),。李杲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積累,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觀點,,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脾胃內傷學說。著有《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蘭室秘藏》、《活法機要》,、《醫(yī)學發(fā)明》,、《東垣試效方》等醫(yī)書。
大戲曲家——白樸
白樸(1226—1316)字太素,,號蘭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遷居真定(今河北正定)。與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一并稱為“元曲四大家�,!�
白樸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后因戰(zhàn)亂,輾轉遷居,,最后在真定落籍定居,。在元代雜劇的創(chuàng)作中,白樸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一生共寫雜劇16種,代表作為《墻頭馬上》和《梧桐雨》,,《天籟集》是白樸本人自編的詞集,,小令僅存37首,其風格質樸自然,,常采用當時的口語,。白樸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劇作家,,他對元代雜劇以及后代戲曲的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