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轉基因食品的爭議始終沒有消停,,超市貨架上的東西到底含不含轉基因原料?如何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可以看看發(fā)達國家的經驗和做法,。
歐盟:轉基因食品必須明示
歐盟對轉基因作物和食品采取“謹慎批準”態(tài)度。歐洲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在全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轉基因食品在歐洲市場的銷售也非常有限,,且有嚴格的規(guī)定。
根據歐盟規(guī)定,,轉基因食品在包裝上必須有“轉基因”標識,,即便是散裝的轉基因食品,也必須在食品旁設置標識信息,。
這也就是說,,面粉、食用油等食品,,如果原材料直接來源于轉基因作物,,必須明示;葡萄酒,、卵磷脂等食品,,如果含有來源于轉基因作物的原材料,也必須明示,。但也有一些食品是不用標識的,,例如利用轉基因微生物發(fā)酵制取的奶酪,轉基因飼料喂養(yǎng)動物所產的肉,、蛋,、奶等。
在歐盟國家,,凡是使用轉基因原材料的食品不論其比例高低,,均需標識。不過,對于加工非轉基因食品的生產商,,如果在加工流程中無意摻雜了進轉基因成分,,可以允許不超過0.9%的含量。
日本:三種標識方式
從2001年4月起,,日本就通過法規(guī)要求標識轉基因食品,。必須標識的包括大豆、玉米,、馬鈴薯,、油菜籽、棉籽,、甜菜,、木瓜8種農產品的轉基因品種,以及用這些農產品為原料,、能檢測出轉基因成分的加工食品,,高油酸轉基因大豆和轉基因玉米為原料加工的食用油等。
相關的食品標識有三種:“轉基因”“非轉基因”和“轉基因不分”,。
根據日本的法規(guī),,和原有品種成分、營養(yǎng)價值等同的轉基因農產品及其加工食品,,如果能夠檢測出轉基因成分,,就必須標識為“轉基因”或“轉基因不分”;和原有品種成分,、營養(yǎng)價值顯著不同的轉基因農產品及其加工食品,,即使檢測不出來轉基因成分,也必須標識,。
如果轉基因原料在食品中不是前三位的主要成分,、重量也不超過食品總重的5%,則可以不必標識,;如果是轉基因成分在加工過程中已去除、分解,,使用最新檢測技術也檢測不出來的加工食品,,也可以不必標識。
除以上8種農產品及其加工食品外,,其他農產品及其加工食品都不允許標識“非轉基因”,,因為其他農產品并沒有轉基因品種,擅自標識“非轉基因”可能使消費者產生誤解,。
美國:監(jiān)管部門不作強制要求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轉基因作物種植國,,用轉基因大豆和玉米生產的食品早已遍布美國超市,也被消費者廣泛食用。
在美國,,超市貨架上的轉基因食品通常并沒有特殊標識,。美國聯(lián)邦政府監(jiān)管部門支持在食品包裝上標注“轉基因”標識,但不作強制要求,。美國國會參議院今年5月明確駁回了強制標識轉基因食品的要求,,消費者也很少留意所購買的是否是轉基因食品。
但今年6月,,美國東北部的康涅狄格州成為第一個要求標識轉基因食品的州,。該州通過一項設置生效前提的法案,要求給轉基因食品貼上“用基因工程技術生產”的標識,,否則,,違法賣家或分銷商將面臨每件商品每天多達1000美元的罰款,相關食品可能還會被消費者保護部門禁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