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主管阿努普·辛格11日表示,,盡管亞洲經濟的預期增速下滑,但亞洲仍是全球經濟的領跑者,,同時亞洲面臨美國聯(lián)邦儲備委員會縮減資產購買計劃規(guī)模預期和全球流動性趨緊等挑戰(zhàn),。
辛格當天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于亞太地區(qū)經濟展望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說,全球流動性趨緊和國內的結構性制約因素在影響亞洲經濟增長,,在過去幾個月中,,受美聯(lián)儲縮減資產購買計劃的預期影響,亞洲經歷了一波資本流出,,但是隨著發(fā)達經濟體的需求逐漸回升和亞洲經濟體自身抵御風險的韌性提高,,亞洲經濟的增長勢頭有望加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當天公布的《亞太地區(qū)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隨著美聯(lián)儲在9月份宣布暫緩縮減資產購買計劃規(guī)模之后,,亞洲資本流出的壓力緩解,市場表現(xiàn)有所好轉,。市場資本流逆轉反映了發(fā)達經濟體的收益率上升以及具有更大吸引力的投資機會,,同時也反映出亞太地區(qū)經濟體面臨的內部挑戰(zhàn),,尤其是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增長前景總體減弱以及一些經濟體自身面臨的脆弱性。
辛格在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國需要進一步推動經濟增長模式從高度依賴投資向依靠消費,、服務業(yè)拉動轉型,中國需要推動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等相關配套改革,,剛建立的上海自貿區(qū)表明了中國進一步推動改革和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的決心。
報告指出,,在過去幾年中,,亞洲新興經濟體的信貸增長強勁,資產價格上揚,,從而積累了一定程度的金融失衡,,并在一些市場上造成了局部過熱。在過去5年中,,亞洲一些經濟體經濟基本面的弱化被充裕的流動性所掩蓋,,但在最近幾個月開始凸顯,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尤為明顯,,這兩個國家都有高額的經常賬戶逆差,,同時面臨很高的通脹壓力。盡管市場波動性上升,,但是從大局上看,,美聯(lián)儲縮減資產購買計劃規(guī)模的影響基本可控,盡管自5月22日美聯(lián)儲主席伯南克作出可能要縮減資產購買計劃的表態(tài)以來,,亞洲資本流出的規(guī)模很大,,但是遠低于去年9月至今年4月期間的累計流入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近日發(fā)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下調了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同時預測亞洲新興經濟體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6.3%和6.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2013年年度會議11日在華盛頓開幕,,將于13日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