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圖為RKI公司首頁 資料圖片 |
|
誠信是構建健康和諧社會的基石,。北歐國家丹麥多次被權威機構評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這其實與丹麥完善的社會誠信制度和信用體系密不可分。講誠信,、重信用的價值觀念滲透到丹麥社會每個角落,,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yè),都非�,?粗匦庞�,,自覺做到誠實守信,童叟無欺,。惡意逃避債務,、欺詐、造假等失信行為,,會受到社會唾棄和法律懲罰,;失信者會自毀形象,難以在社會中立足,。也正因為如此,,丹麥國民誠信度極高,自信心和幸福感都很強,。
誠信促升社會價值
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2011年發(fā)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丹麥居民的相互信任指數(shù)高達89%,遠超OECD的平均水平59%,,居全球之冠。誠信理念深深植根于丹麥人的心靈,,“言而有信”是丹麥社會的基本道德準則,,嚴格的誠信體系也節(jié)約了社會運行成本,創(chuàng)造更多社會財富,。
記者曾經(jīng)去丹麥薩姆索島(Samsoe)采訪,,這個有著4000居民的小島以零碳排放項目的成功實踐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島上出產(chǎn)的有機土豆聞名遐邇,。記者在采訪途中看到,,島上的農(nóng)民把優(yōu)質土豆等農(nóng)產(chǎn)品擺在路邊,標好價格,,進行無人售賣,,而買家是否付款全憑自覺。記者不禁納悶:要是遇上占便宜的顧客怎么辦?同行的丹麥媒體工作者艾弗·尼爾森(Iver Nielsen)說:“這種交易方式在丹麥農(nóng)村長期存在,,非常普遍,。大家都習以為常,絕大部分人都遵守規(guī)矩,。誠信是丹麥人的立身之本,。”
不僅農(nóng)村這樣,,城市也是如此,。首都哥本哈根等大城市的許多超市里收銀臺都沒有收銀員,由顧客自己在自動收銀機上掃描商品的條形碼和付款,。多臺自動收銀機同時工作,,只需要一位超市工作人員來幫助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的顧客,這種營業(yè)方式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之所以在丹麥通行,也是得益于整個社會優(yōu)良的誠信機制,。
丹麥奧胡斯大學政治學教授格爾特·斯維德森(Gert Svendsen)說:“誠信是丹麥社會的一個巨大財富,,是市場經(jīng)濟活動的潤滑油,市場參與者彼此之間充分信任對方不會欺詐或鉆空子,,這樣就省去了大量的反復研究和審核繁瑣合同條文的時間和精力,,合作變得更加輕松和高效�,!�
斯維德森認為,,丹麥高稅收、高福利的社會制度依賴于并有助于高社會誠信度,。他說: “因為較好的社會保障以及稅收制度,,相對來說,人們不會因為經(jīng)濟利益的驅動而做出違背信義的行為,。相反,,當人們覺得社會上其他人在偷稅漏稅、背信棄義,,他們就不會愿意支付高額稅單,,高福利制度也就無從維系�,!�
失信者寸步難行
在丹麥,,社會信用交易非常普遍,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大到銀行貸款買房買車,,小到繳電話,、水電費,都跟信用掛鉤,。誠實守信的人可以暢通無阻,,而失信者違法者寸步難行,無法在社會中立足,。因此,,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yè),都盡可能避免留下負面信用記錄,。
嚴厲的失信懲罰機制也有效地制約了違信行為的發(fā)生,,讓社會信用體系發(fā)揮到最大作用。比如,,在哥本哈根,,一張公交車票價格為24丹麥克朗(約合4.3美元),乘客可以在1小時內乘坐和轉乘市內的火車,、地鐵,、公共汽車等各種交通工具,車站沒有檢票口及檢票人員,,購票全靠自覺,,但是巡查人員有時會抽查,一旦被查獲逃票,,將被罰款750丹麥克朗(約合133.3美元),,是車票價格的30多倍。若兩次催款后仍不交罰款,,不僅會被社會征信體系記錄在案,,而且可能面臨最長兩年的牢獄之災。
社會信用記錄滲入到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價值表現(xiàn)在經(jīng)濟領域的方方面面,。為了有效地防范風險,商家一般都不愿與有負面信用記錄的客戶打交道,。有負面信用記錄者,,無法貸款買房買車,不能分期付款購物,,處處受到制約,想辦任何事都非常困難,。信用至上價值觀反映到社會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只要有一處失信,就會被轉化為對全社會的失信,。失信代價太高,,你會得不償失,。
從社會體系上來說,每名丹麥居民都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個人身份信息號碼(CPR number,,俗稱“黃卡號”),,相當于中國的個人身份證號。居民“黃卡”是數(shù)字化,、信息化極高的個人身份證明,,銀行賬號、稅號,、信用卡號,、電話號碼、社會醫(yī)療保障號等與個人利益密切相關的信息都和“黃卡號”掛鉤,。有了這個號碼,,相關部門就可以追本溯源、順藤摸瓜,,查詢到當事人的個人信息,、繳稅記錄、信用記錄,、犯罪記錄,、甚至醫(yī)療記錄,等等,。
丹麥的政府,、銀行、商家等都是獨立的征信機構的注冊用戶,。各類用戶只要在電腦上登陸征信系統(tǒng),,輸入其目標客戶的黃卡號,就可以在線查詢到相關信用記錄,,非常便捷,。
舉例來說,如果你想成為電話公司的客戶,,電話公司就需要先調取你的信用信息,,那么,電話公司作為征信機構的注冊用戶,,就可以調閱你的信用記錄,。只要在電腦上輸入你的黃卡號,你的誠信度就一覽無余,。丹麥不少電話公司都是采取先使用后付費的結算方式,,在吸納新用戶之前,電話公司都會通過黃卡號查詢新用戶的誠信檔案,,看是否有負面記錄,。如果發(fā)現(xiàn)有,,則會拒絕申請者的要求。
與此相對應,,丹麥的企業(yè)也都有一個工商注冊號(CVR number),,也是其增值稅號、雇傭員工號,、進出口稅號,。企業(yè)的失信行為也跟其工商注冊號掛鉤,被RKI數(shù)據(jù)庫收錄,。一旦被記錄在案,,企業(yè)不僅不能獲得銀行貸款,而且很難再與別的企業(yè)開展經(jīng)濟活動,。
信息公開兼顧隱私保護
在丹麥,,信用也是一種商品,由獨立的私營征信機構從銀行,、政府機構,、保險公、商家等多種渠道收集原始信息以及與信用相關的交易信息,,加工,、分析生成信用產(chǎn)品,然后出售給市場的需求者,,信用記錄會被傳播到社會每個角落,,成為制約失信行為的有效工具。
征信機構在社會信用體系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丹麥最早的征信機構名稱為KOB,,起源于1870年。經(jīng)過100多年的發(fā)展,,丹麥的征信服務已經(jīng)實現(xiàn)高度市場化和專業(yè)化,。征信機構具有獨立性、中立性和公正性,,不僅能廣泛采集政府部門公開的信息,,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銀行,、貸款人、保險公司,、各個商家都自愿向征信機構提供信息,。征信機構有很強的數(shù)據(jù)分析能力,能夠把搜集到的各種信息,,分析,、加工成信用產(chǎn)品,再通過廣泛的客戶關系網(wǎng)傳遞到社會各個角落,。
目前,,丹麥主要有兩家征信機構,分別為RKI和Debitor Registret (DBR),,全部為私營公司,。其中,RKI占據(jù)了主要市場份額,,RKI隸屬全球性信用服務公司益百利(Experian),。2003年,益百利(Experian)收購了當時丹麥市場上最主要的兩家征信機構RKI和KOB,,并把兩家機構合并,,更名為RKI。益百利是一家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跨國企業(yè),,在美國,、英國等40多個國家從事信用產(chǎn)品服務。
總體上說來,,丹麥政府十分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通過加強規(guī)劃引導、制定信用法律法規(guī),、開發(fā)和整合信用資源,、培育信用服務市場需求、規(guī)范信用市場秩序等一系列舉措,,推動和保障了社會信用體系的健康發(fā)展,。1986年,丹麥出臺了《信用交易管理法》,,其后多次進行修訂,,為丹麥信用交易正常運轉提供了法律基礎。
與其他國家不同,,丹麥的征信機構只記錄負面信用,,正面信用不被記錄。負面信用記錄將在征信機構的系統(tǒng)中保存五年,。益百利丹麥分公司的媒體負責人弗蘭克·帕皮索(Frank Papsoe)告訴記者,,這和丹麥政府重視保護個人隱私權有關。2000年出臺的《個人數(shù)據(jù)保護法》是政府管理征信行業(yè)的主要法律依據(jù),,其中明確規(guī)定了征信機構數(shù)據(jù)的取得途徑和使用范圍,,以保護消費者的隱私權不受到侵害。而司法部下屬的丹麥數(shù)據(jù)保護局(Danish Data Protection Agency)是丹麥征信機構的主要監(jiān)管部門,。
他說:“丹麥政府一方面設法推動包括政府信息在內的各類信息公開,,但另一方面,,又非常注重保護個人隱私信息,在信用信息公開和保護個人隱私間尋找平衡,。為了保護消費者隱私,,銀行等貸款方不能向征信機構提供當事人的全部交易記錄,尤其是正面的信用記錄,。我們缺乏這些數(shù)據(jù),,以全面評估消費者的信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