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仙水巖 夏程琳/攝 |
|
|
|
龍虎山天師府 夏程琳/攝 |
|
龍虎山,因《水滸傳》和張?zhí)鞄煻麚P天下,。
《水滸傳》開篇第一回:“張?zhí)鞄熎盱烈�,,洪太尉誤走妖魔”,濃墨重彩地描繪了龍虎山的秀美景色:“千峰競秀,,萬壑爭流。瀑布橫飛,,藤蘿倒掛,。”
龍虎山是一座道教之山,,一座文化之山,。
龍虎山孕育了道教文化
天下山水秀美的地方很多,但集山水,、道教,、崖墓群于一體的名山恐怕只有龍虎山了�,!�
早在東漢永元二年(公元90年),,第一代天師張陵攜弟子云游,由淮入鄱陽湖,,溯信江,,沿瀘溪河逆水而上,至龍虎山,,見兩岸奇峰怪石林立,,恍如仙境,便棄舟上岸,,結(jié)廬煉丹,,丹成而龍虎現(xiàn),龍虎山因此而得名,�,!�
道教選擇了龍虎山,龍虎山的靈山秀水孕育了道教文化,。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因為龍虎山山水綺麗,,又有天師煉丹遺址,,古往今來,吸引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唐代詩人顧況《安仁港口望仙人城》這樣描繪龍虎山:“樓臺彩翠遠(yuǎn)分明,,聞?wù)f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無路上,水邊花里有人聲,�,!彼未醢彩洱埢⑸健穼懙溃骸皬潖澨揭嗨桑n石壇高進晚風(fēng),;方響亂敲云影里,,琵琶高映水聲中�,!�
另外,,宋代文人蘇東坡、曾鞏,、陸九淵,、文天祥,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明代宋濂,、徐霞客、夏言,,清代袁枚等在龍虎山都留下詩文和題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大旅行家,、文學(xué)家徐霞客游龍虎山,,在他的游記中對龍虎山有精彩的描述:“遙望東面亂山橫翠,駢聳其北者,,為排衙石,,最高;欹突其南者,,為仙巖,,最秀;而近瞰嶺下,,一石尖插平疇,,四面削起者為碣石,最峭,�,!�
南宋大教育家陸九淵在龍虎山景區(qū)的應(yīng)天山創(chuàng)辦象山書院,成為當(dāng)時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名噪一時,,連大理學(xué)家朱熹也慕名想前往�,! �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曾在龍虎山入道,,他面對龍虎山雄奇秀麗的山水畫卷,,常常詩興大發(fā),揮筆即就,,他的詩《水簾洞》:“飛泉如玉簾,,直下數(shù)百尺;新月懸簾鉤,,遙遙掛碧空,。”
趙孟頫書寫的“道教碑”,,又稱“仁靖大真人張留孫碑”,,至今還留存于天師府內(nèi),這個碑字體方正,,秀俊大方,早已印成字貼,,是學(xué)趙體行書的范本之一,。
天師府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內(nèi)涵
天師府內(nèi)的古建筑群、古楹聯(lián),、古石碑,、古樟樹,無不顯示出這座道教祖庭豐富而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內(nèi)涵,。
天師府是歷代天師的起居之所,,坐落于上清古鎮(zhèn)中間,面對琵琶峰,,門臨瀘溪河,,是一處王府式的建筑群。天師府始建成于宋代,,現(xiàn)存的建筑多是清代乾隆,、同治年間重修的。整個府第由府門,、大堂,、后堂、私邸,、花園等構(gòu)成,,規(guī)模宏大,雄偉壯觀,。
府門塑有一對石麒麟,,正門一幅抱柱楹聯(lián)赫然在目:“麒麟殿上神仙客;龍虎山中宰相家,�,!惫P跡秀雅清麗,、端莊大方,乃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所書,。上聯(lián)是說天師的祖先是漢代的張良,,在麒麟殿上會客,后來成了神仙,;下聯(lián)是說天師的地位相當(dāng)于一品宰相,。府門上懸一匾額,上書“嗣漢天師府”,。
這匾額是清朝乾隆皇帝所題,。這是說,張?zhí)鞄熓菑臐h朝開始,,歷史多么悠久,。
進入天師府,但見整個院落坐北朝南,,十分寬闊,,一條筆直的道路向前延伸,東有假山花壇,,西有幽篁竹林,。來到二門前,有抱柱楹聯(lián):“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此聯(lián)意為歷代天師道高德重使龍虎降伏、鬼神欽敬,,也表明天師道的教理教規(guī)對信徒提出的修道養(yǎng)德的要求,。
二門之內(nèi)便是深宅大院。院內(nèi)古木參天,,鳥語花香,。進三門,入私邸,,在橫批“相國仙府”門楣之下,,書有一幅“南國無雙地,西江第一家”對聯(lián),。對聯(lián)既表明天師府是一方洞天福地(龍虎山為道教第二十九福地),,又顯示出主領(lǐng)江南道教的天師府的歷史地位。西江,,泛指江南,,與南國同義。據(jù)史料記載,,第四代天師張盛從漢中遷還龍虎山后,,從此子孫世居不變,,到解放前共嗣傳六十三代,形成代代相傳的家族世家,,在我國歷史上唯一能與孔子世家相提并論,。因張?zhí)鞄熂易遄V系完整及地位顯赫,故有“北孔南張”之說,。
三省堂殿內(nèi)翠綠太極圓盤石,,是張?zhí)鞄熡椭共降牡胤剑史Q“迎送石”,。殿中塑像,,中為祖天師張道陵,他手執(zhí)寶劍,;左為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右為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
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就是《水滸》開篇第一回“張?zhí)鞄熎盱烈�,,洪太尉誤走妖魔”中所寫的虛靖天師,。
施耐庵筆下的虛靖天師雖然神化了,但虛靖天師確有其人,,并且是當(dāng)時一位有名氣的詞人,在歷代天師中具有很高的威望,。他自幼聰穎過人,,9歲嗣教,12歲應(yīng)詔,。宋徽宗問:“卿居龍虎山,,曾見龍虎否?”張繼先說:“居山,,虎則常見,,今日方睹龍顏�,!�
天師府內(nèi)數(shù)十棵古樟樹是天師府獨具特色的一個景觀,,這些古樟樹的樹齡小則600年,多則800年以上,,很多古樹有幾人合抱之粗,。千百年來,天師府內(nèi)的建筑物或因朝代更替或因兵燹毀損,,明早期的建筑物保存下來的并不多見,,但這些種植于明代的古樟樹卻頑強的生存下來,根深葉茂,,引來百鳥啁啾,。
如今,,天師府內(nèi)香煙燎繞,氤氳著濃郁的宗教色彩,;道教樂曲縹縹緲緲,,彌漫著祥和的文化氣氛。而一棵棵遮天蔽日的古樟樹,,似乎在告訴人們,,道教在中國有著多么厚重的歷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