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本文是在光大發(fā)布會之前,某著名財經(jīng)媒體將光大的“816”事件歸結為高頻交易軟件問題,起初只是想駁斥該媒體的這一觀點,,看了光大的新聞發(fā)布會之后,,然我對該事件的疑點更加增多,,僅做此文希望能有證券專業(yè)人士幫忙解惑,。
莫須有的“高頻交易軟件”
高頻交易前提,必須是T+0市場,,否則只能買入不能賣出,,何來高頻?國內某媒體將光大事件解釋為高頻交易軟件問題,,甚至繪聲繪色的形容:“無法關閉系統(tǒng),,最后只能拔電源�,!惫獯笮侣劙l(fā)布會上徐浩明先生也確認,,最先購買股票是在實行T+1的A股市場。好吧,,光大就是全球第一個在T+1市場上嘗試高頻交易的機構,!
其實,光大的公告正文已經(jīng)否定了該媒體的說法,,光大自營業(yè)務部門進行的是現(xiàn)貨和ETF的套利交易,,根本談不上什么高頻交易。但很遺憾,,套利交易還面臨一個現(xiàn)實問題,,資金不會憑空產生,賺的錢即別人虧的錢,,光大的套利對象或者說對手盤是誰,?
上海市場日均成交量8、9百億,,50ETF的日均成交額只有幾個億,,即使按照200億除以100,2億的資金規(guī)模來算,,也顯得過于龐大,。以中石化為例,該股日成交額也就1,、2億,,1000萬的買盤就足以對其股價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套利市場,,如果資金大到會對市場波動產生影響,,那就不是你去套別人,而是你成為別人的套利對象,。
230億買單,,賬戶還未透支,?
光大公告稱其交易系統(tǒng)對“可用資金額度未能進行有效校驗控制”,這個理由或許可以部分解釋光大的巨額買單,,但梅董秘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宣稱:“訂單執(zhí)行系統(tǒng)出問題,,沒有人想做70億元,只想做8000萬元,,但兩個系統(tǒng)出錯,,資金沖了出去,自動生成,。賬上根本沒有230億元,,絕對沒有海外資金,是自有資金,!也沒有信用交易,,不是賬戶透支�,!庇趾凸娈a生沖突,。
現(xiàn)行的財務報表制度下,無法直接查閱光大證券(0.00,0.000,0.00%)自營投資部門可調用的實際資金規(guī)模是多少,。2012年年報顯示,,光大持有的交易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總和是127億。從其自營盤的年收益倒推,,近年來光大證券自營業(yè)務的利潤都在正負幾億范圍內波動,,其實際持股規(guī)模也在該范圍內。即使按照50%的倉位測算,,可調用的賬面資金也不可能超過200億,,更何況買單還是發(fā)生在幾分鐘內。230億的買單,,足以讓光大自營盤賬戶處于透支狀態(tài),。
梅董秘特地強調“不是賬戶透支”意味著什么,我們只要回顧下“3.27國債(197.00,0.000,0.00%)期貨案”就明白了,。1995年2月23日,,管金生在收盤前8分鐘,拋出2000多億的巨額空單,,打爆了所有多頭,。顯然管大佬的賬戶上是不可能有這么多的保證金的,這就是利用了上交所的系統(tǒng)漏洞,,惡意進行賬戶透支,。因此事后不僅管入獄,上交所經(jīng)理尉文淵也被撤職。
結合此事來看,,不僅光大有問題,,在816事件上,上交所也非常的可疑,,一旦查明存在賬戶透支情況,,那等于說上交所運行了30多年的股票交易系統(tǒng),和當年被勒令叫停的國債期貨一樣——先天不足,。(其實本人一直懷疑,,當日上午,正是因為光大的買單帶來的巨額資金敞口,,才導致上交所找上光大證券,而非其交易所帶來的市場波動,。)
光大的行為是否合規(guī),?
“操縱證券市場”這條罪名,已經(jīng)呼聲很高,,是否構成操作市場已經(jīng)討論較多,,個人愚見也不發(fā)表了。
光大另一條“罪名”就是上文提到的賬戶透支,,這是非常嚴重的違規(guī)行為,,如果屬實,那當日所有被打爆倉的空頭都可以找它索賠,,連上交所都要被拉下水,。由于有了共同的厲害關系,這件事看起來就……
光大另一條潛在“罪名”是“虛假申報”,,周建明案就是參考案例,。周建明利用虛假的大宗掛單實現(xiàn)其影響股價的目的,光大的行為在一些細節(jié)上與周的操作手法有差異,,但主要過程和最后產生的結果與周案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如果前兩條違規(guī)不成立的話,至少也應該追究光大虛假申報的問題,。
不過周案的最終處罰是沒收非法所得再罰一倍,,光大這次很可能面臨虧損,非法所得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