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部署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決策層統(tǒng)籌“穩(wěn)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又一重大舉措,將收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近年來,,中國城市化進程突飛猛進,但是在高速發(fā)展的同時也伴生一系列的“城市病”——市政地下管網建設薄弱,、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能力不足,、公共交通系統(tǒng)建設滯后等等。城市內澇,、交通擁堵,、垃圾圍城、噪聲污染等已影響人們的正常出行和工作生活,,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迫在眉睫,。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為破解中國城市建設質量不高的難題指明了方向——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按先規(guī)劃、后建設,,先地下,、后地上等原則,著力解決城市基礎設施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尤其是與棚戶區(qū)改造配套的基礎設施,,體現了決策層從公眾需求出發(fā),“建設為民,、取信于民”的惠民之道,。
與此同時,國務院常務會還明確了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六方面重點工作,為補足城市發(fā)展中“短板”確定了目標:一是加強市政地下管網建設和改造,。完善城鎮(zhèn)供水設施,,提升城市防澇能力。二是加強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十二五”末,,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5%和90%左右。三是加強燃氣,、供熱老舊管網改造,。到2015年,完成8萬公里城鎮(zhèn)燃氣和近10萬公里北方采暖地區(qū)集中供熱老舊管網改造任務,。四是加強地鐵,、輕軌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統(tǒng)建設,增強城市路網的銜接連通和可達性,、便捷度,。加快在全國設市城市建設步行、自行車“綠道”,。做好城市橋梁安全檢測和加固改造,,確保通行安全。五是加強城市配電網建設,,推進電網智能化,。六是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提升城市綠地蓄洪排澇,、補充地下水等功能,。。
當前,,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僅順應了人民期盼,還可拉動有效投資和消費,,又能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造福廣大群眾、提高新型城鎮(zhèn)化質量,,是“穩(wěn)增長”,、“惠民生”的好抓手。
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僅需要補足發(fā)展中的“短板”,,更需要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配套支持,,深化投融資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引導民間投資進入基礎設施,、基礎產業(yè),、公共事業(yè)等領域。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明確,在保障政府投入,,加強非經營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發(fā)揮市場機制作用,,同等對待各類投資主體,,利用特許經營、投資補助,、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經營性項目建設與運營,。
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顯示,決策層按照既利當前又惠長遠,、既“穩(wěn)增長”又“調結構”的原則,,不斷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huán)節(jié)的投資力度,不失時機地推出一批重點改革舉措,,進一步激發(fā)市場和企業(yè)的活力,增強經濟發(fā)展內生動力,,既對解決當前問題有針對性,,更為長遠發(fā)展“墊底子”,讓改革紅利更多的惠及全體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