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回扣”“抗生素”“可替代”,這是外資藥企近年來在中國市場上大肆“攻城略地”的不二法門。近日,,一位常年在珠三角一帶從事抗生素銷售的經銷商衛(wèi)輝(化名),,向記者坦陳了跨國藥企的“市場法則”,。 ——定價基準包含“營銷回扣”,,最高可達50%。衛(wèi)輝告訴記者,,外資藥品定價的基準是按照產品出廠價/到岸價為基數(shù),,以中國周邊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韓國等的銷售價格作為橫向參照,,再對照企業(yè)報表,確定相關的運營成本,。 不過,,由于港口物流運輸?shù)耐该鞫群芨撸环N藥物到岸價差距不大,,這就意味著運營成本成為關鍵因素,。運營成本包括稅收、渠道流通成本,、推廣模式,、盈利要求和營銷成本。在營銷成本中,,自然包含著20%—30%的營銷回扣,,再加上推廣模式中有“專營推廣模式”的費用,也可以作為給予關系戶的回扣,,這樣算來,,最高的回扣甚至可以高達50%。 ——可替代品回扣價格高,�,!安豢商娲钡膯我凰幤坊乜哿攘瓤蓴�(shù),“可替代品”既要“拼關系”更要“拼回扣”,。一般來說,,治療腫瘤癌癥的藥物多為“不可替代”的單一藥品,這些藥品生產難度大,,技術含量高,,使用人群有限,回扣的點數(shù)自然很小,�,?股仡愃幬飫t大部分為“可替代品”,此類藥品不是專利保護已經過期,就是將近過期,,生產制造比較成熟,,可替代性極強。這類藥品僅營銷回扣就可以高達50%,,加上其他邀請醫(yī)生出國培訓等開銷,,用來支付回扣的資金總額甚至高達70%。 ——慢性藥“細水長流”同樣高利潤,。心腦血管類的慢性病藥,,一方面只要納入醫(yī)保序列,就可以享受國家補貼,,另一方面這類患者基數(shù)大,,盡管回扣點數(shù)高,但長年累月下來,,藥企回報甚至要高于腫瘤類藥物,。 據2012年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中國醫(yī)院藥品統(tǒng)計報告數(shù)據顯示,調脂藥物在中國處方藥市場銷售已達到41億元,。近五年來,,降血脂藥物的銷售額增長達28%,降脂藥物的零售價格同期增長為5%,。其中降血脂的頭號重磅藥物阿托伐他汀,,每盒7粒,總價70元,,回扣10-15元左右,。一個病人每月大概需花費300元,每月每位病人支付的回扣就超過70元,,全年在中國銷售超過10億元,,這意味著回扣也超過2.5億元。 ——外資“高回扣”“低風險”的好日子很快就要到頭,。外資藥企在中國市場上的“潛規(guī)則”,,通過“高回扣”“學位賄賂”“性賄賂”的手段,很快就會走到盡頭,。如果國內藥企抓住機遇,,加快研發(fā)投入力度,就能形成強大的替代優(yōu)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