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亮的窯洞、整潔的庭院,、齊備的農機,,《經濟參考報》記者來到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趙家墕村村民吳建國家時,他正準備把自家的山羊放出來吃草,。
趙家墕村是太岳山脈里的一個山村,共有耕地2000多畝,,基本靠天吃飯,,單產收入非常有限,。在很多人外出打工導致耕地荒蕪后,吳建國把這些土地流轉過來,,清除地里的雜草種上了藥材,、小麥和雜糧。利用兩眼破窯洞,,吳建國還養(yǎng)起了山羊,,每年光賣羊一項就能收入五、六萬元,。
“村里原有600多人,,現今常住的只有150人左右,大多是老年人,。種地收入低,,沒人愿意干,我一家流轉了村里1/4的土地,�,!眳墙▏f,由于村里沒有學校,,很多年輕人都外出去打工,,每年能掙個兩三萬塊錢,而留在村里種地一年頂多收入一萬多元,。
吳建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支付的土地流轉金是每年兩畝地一袋面,,再加上雇人在地里耕種,他去年這兩項總支出約15萬元,。
目前,,吳建國經營了500多畝土地,還養(yǎng)了150多只羊,,總投資大約為80萬元,。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家庭農場概念,,吳建國很關注,。他覺得家庭農場對自己的狀況來說很對路。他期待有關部門能盡早明確界定家庭農場,,能有更多優(yōu)惠政策“陪嫁”,,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自己可以利利索索地搞經營,。
吳建國種的地和養(yǎng)的羊都是以合作社名義經營的,,但其他合作農戶并沒有實質性的參與。“合作社有政策扶持和項目資助,,還提供技術培訓,,當時就找了與我關系好的四家人注冊了一個。但涉及的家數多,,經營中辦手續(xù)麻煩,,想單干,又怕享受不到優(yōu)惠,�,!彼f。
日常的生產經營要投入大量成本,,存在資金缺口,。但吳建國沒有找銀行和信用社去貸款,而是從熟人手中借的錢,,然后付些利息。他說:“大銀行利率低,,但不愛貸給我們這些小戶,,信用社貸給小戶,利率卻比私人的還高,。況且從銀行貸款程序復雜,,要這文件那文件的,麻煩得很,�,!�
吳建國期待政府給家庭農場放寬貸款政策,在利率上給農民更多優(yōu)惠,,同時簡化貸款手續(xù),,方便農民貸款。
此外,,道路和水利建設也讓吳建國犯愁,。為了方便農機出入,已出資在山間修了磚鋪路,。因為灌溉需要,,他去年投入十多萬元修建了一個小水庫,但只夠澆二三十畝地,,遠不能滿足需求,。吳建國說,他自己的財力有限,,還要用于日常運作,,希望國家出面完善水利和道路建設。要是能夠澆到兩三百畝地的,日子就好過了,。
與趙家墕村類似,,靈石縣翠峰鎮(zhèn)高壁村也是人去村空。村里的趙安軍投資建設了裕風山莊,,通過流轉經營了500畝地,,養(yǎng)殖了1000多頭豬。裕風山莊雖是以合作社名義出現的,,其實更像是農場,,5個合伙人中的3個基本不大參與。
晉中市農經辦副主任喬密鑫說,,合作社推行時附帶了很多優(yōu)惠政策,,但注冊合作社要求應有5名以上成員,不少農民為了享受政策,,一般會去拉幾個熟人入伙,,實際上資產和生產經營都是個人負責。
負責裕風山莊日常經營的王長喜說,,如果家庭農場政策明確了,,也能獲得項目和資金支持,山莊叫農場更合適些,,還能避免以后分賬時出現矛盾,。
喬密鑫認為,家庭農場概念的提出有利于理清農村生產經營主體的層次關系,,更關鍵的在于明確認定標準,,建立登記注冊制度,配套好用地,、金融,、保險、財政等相關扶持政策,。通過政策引導,,逐漸培育家庭農場,讓農民更便于生產經營和得到更多實惠,。
“家庭農場是個新事物,,農村都還在摸索中,農民注重實在利益,,有了優(yōu)惠政策才會聚攏過去,。家庭農場的相關政策越早明確,越有利于積極引導農民,,發(fā)揮好政策優(yōu)勢,�,!眴堂荟握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