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周四日元刮起“完美風暴”,美日匯率突破百元大關之后,,不斷貶值的日元,又受到上周末七國集團(G7)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不聞不問”態(tài)度的鼓勵,,自本周始,,迅速朝著新的目標邁進。 截至發(fā)稿,日元對美元匯率已經突破102大關,,創(chuàng)造了五年來的歷史新高,。這也是倫敦外匯交易員們的重要心理關口,與此同時,,日元對歐元匯率也站到了132.39的高位,。 隱藏在日元貶值的背后,是被喻為資本界“鯨魚”的日本政府養(yǎng)老投資基金(GPIF),。資產總額約為1.19萬億美元的GPIF,,自第二財季始,出售購買歐美國家國債,。有GPIF的帶領,,其它日本機構陸續(xù)跟進,“羊群效應”使日本國內資金流向國外,,為日元貶值鋪平道路,。但分析人士指出,美日匯率破百后,,日元貶值的腳步將逐漸走緩,。 首先,日元貶值的潛在邏輯在于刺激全球對于日本出口產品的需求,。但在真實的市場環(huán)境中,,日本產品因匯率而產生的價格下降趨勢,并不一定會帶來整齊劃一的刺激效果,。眾所周知,,有些產品和服務,對價格異常敏感,,稍稍變動一點,,就會引發(fā)強烈的購買需求。有些產品卻不一定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 其次,,全球整體經濟形勢環(huán)境仍處于低迷狀態(tài),日本出口產品在外國市場上的銷售總量,,不一定會達到銷售預期,。價格再便宜,但貨物仍然賣不動的現象仍然存在,。由此,,日本出口商對出口經濟拉動的增長,不會伴隨著日元貶值,,保持在穩(wěn)定的水平線上,。 第三,日益全球化的日本企業(yè)擁有完善的價格機制,不會因匯率變動而作出重大調整,。因為,,在低利率環(huán)境下,全球匯率變幻莫測,。特別是大型日本企業(yè),,根本不可能隨機胡亂調整價格。 依據匯率變化,,制訂分散的,、針對不同地區(qū)市場特點的價格策略,聽上去雖然很美,,但在實踐操作中難度極大,。企業(yè)不可能為了短期利益而犧牲品牌。而價格恰恰是品牌策略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換句話說,,眼下,日本企業(yè)并不會迅速調整價格,,使之與迅速貶值的日元腳步合拍,。 貨幣貶值與出口產品競爭力不合拍的現象并不是新鮮事。以德國為例,,歐元自歐洲國債危機之后,,經歷了大幅度貶值。但貶值對德國汽車的銷售,,卻沒有帶來什么巨大的刺激,。以美國市場為例,當德國汽車廠商制定產品價格和銷售策略時,,依照的是美國競爭同行,,并非是歐元與美元的匯率。即便是歐美匯率大幅波動之后,,德國轎車在美國市場的價格卻依然保持穩(wěn)定,。 再看英國,統計數字表明,,英國自2007年以來開始實施貨幣貶值的策略以來,,英鎊的貶值幅度已達24%,但它所帶來的效果卻并不佳,,不僅使進入英國的進口產品價格升高,同時也使英國出口的產品價格也出現了升高,。 回過頭來看日本,。目前有約40%的日本出口商采用日元定價產品,它們的價格體系與日元貶值前并未發(fā)生根本的變化。按常理來說,,日元貶值,,日本產品生產商可以適當對產品進行打折,以增加銷售折扣力度,。但正如前面提到的英國出口商,,日本出口商選擇保持價格穩(wěn)定,以穩(wěn)定應對穩(wěn)定,,力求在不確定的環(huán)境中保護好市場份額,。也就說是,日本出口商從日元貶值中獲得了直接利潤,,但也想方設法維護了價格體系,,并不以削減價格來刺激銷售。 值得注意的是,,在價格體系不變的前提下,,日元貶值所帶來的利潤使日本出口企業(yè)的股票投資者獲得了巨大的利益。統計數字顯示,,自安倍經濟實施以來,,日經指數自年初以來,已經上升了40%的水平,。但日元貶值并未使日本大型企業(yè)將現金輸送回到國內,,日本國內經濟仍然處于不景氣區(qū)間,他們沒有足夠的愿望把海外利潤輸送回國,。此外,,日本普通員工的工資,并沒有在日元貶值大潮中增加多少,。而日本出口商也沒有在國內擴大產能,,增加產量。 綜上所述,,由于日本企業(yè)并沒有顯現在本土增加投資的強烈愿望,,安倍經濟的最終效果,只能是肥水流了外人田,。瑞銀有數字為證,,自進入5月以來,也就是日本企業(yè)的第二個財季度,,在短短的兩周之內,,各種跨境日本資金購買了總價值達5140億日元的天量外國債券。也就是說,,日本人并沒有撒謊,,他們利用日元貶值,,發(fā)展了環(huán)球經濟,但同時也未對環(huán)球價格體系造成沖擊,。這種犧牲本國投資機遇,,拯救其它經濟低迷國家的“撒鈔票”行為,自然不會持久,。在沒有看到本國經濟有實質性的改善前,,日本央行“印鈔票”的大戲應該告一段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