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wǎng)日前刊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客座教授賈爾斯·錢斯的題為《中國向世界性角色轉(zhuǎn)型》文章認為,博鰲論壇顯示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日益增長,,中國已準備好去了解世界,,世界也應投入努力來了解中國。
文章說,,首次博鰲論壇于2001年在海南島舉辦,,以后的歷屆也都在該地,。它把亞太國家和地區(qū)帶到一起——像印度,、日本、中國這樣的大國,;太平洋一端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太平洋另一端的斯里蘭卡與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和中亞的其他“斯坦”,,以及蒙古、柬埔寨,、尼泊爾,、緬甸、印尼和菲律賓,。除了博鰲論壇外,,世界上還能在其他地方看到以色列和伊朗的代表作為同一組織的成員在同一棟建筑中出現(xiàn)的場面嗎?博鰲論壇的28個成員占全球GDP的將近40%,,人口占全球一半多,。
博鰲為亞洲提供了一個討論問題的堅實平臺,它不像冬季達沃斯論壇那樣為西方國家主宰,。從人口和經(jīng)濟總量的角度看,,中國是博鰲論壇最大的成員。但拿人均GDP來看,,中國的排名靠近加勒比海島國圣盧西亞,,以及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阿爾巴尼亞。以聯(lián)合國人類發(fā)展指數(shù)來看,,中國與約旦,、土庫曼斯坦同列,遠低于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等博鰲論壇較發(fā)達的成員。盡管從20世紀70年代末至今,,中國發(fā)展驚人,,卻仍是個相對不發(fā)達的國家。
但中國的經(jīng)濟規(guī)模,、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以及其發(fā)展中國家角色,,使中國成為新興國家集團獨一無二的領袖。
因此,,博鰲論壇的確應該每年在中國召開,,并由中國國家主席發(fā)表主旨演講。習近平4月7日的演講反映了本次論壇的主題“革新,、責任,、合作”。他提醒人們注意亞洲驅(qū)動世界經(jīng)濟增長的能力,,強調(diào)有必要反思舊的模式,,通過結構改革帶來人類發(fā)展,。最重要的是,他強調(diào)了中國的和平愿望與和平意圖,。很明顯,,習近平希望向參會的亞洲國家發(fā)出強有力的信號——中國已準備好長期與亞洲及全世界和平合作。
習近平的講話說明中國政府意識到它需要扮演一種世界性角色,,而不只是關心與自己直接有關的問題,。美國中國問題專家沈大偉最近出版的新書《中國走向全球:不完全大國》,描述了中國新的國際地位,,以及與之相對照的,,中國國內(nèi)民眾對本國國際角色看法的差異性。沈大偉注意到,,在討論中國的世界角色時,,許多中國人仍感到困惑。對于中國在世界上變得這么重要,,他們還不適應,。但中國仍在快速增長,因此這個問題會變得更加重要,。
當然,,語言是中外溝通的一個障礙。雖然中文課近年來在西方學校變得流行多了,,但絕大多數(shù)外國人在一生里仍不會去學中文,。中文與其他語言的差異太大,需要學五年以上才能達到熟練對話和商務交流的水平,。因此中國融入世界需要新一代的說英語的中國人,。事實上,許多中國人的英語水平已能達到這個目標,。
一個同樣重要但更困難的問題是中外文化交流,,不僅是與歐美,還包括印度等并非源于中國核心的古老亞洲文化,,這些文化之間需要相互欣賞和溝通,。這就不僅是個語言問題,也包括思維方式的更新問題,,在這方面,,海外旅游和“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可發(fā)揮重要作用。
但幾乎在世界上的每個國家,,你都會看到中國移民社區(qū),,他們的祖先可能是幾百年前因戰(zhàn)火或饑荒而逃離中國的,但適應了陌生的異國環(huán)境,而且通常也很富有,。中國文化也隨之擴散,,但也許更多是在那些擁有共同理念與價值觀的中國社區(qū)之內(nèi)。
因此一個關鍵問題是,,當大多數(shù)中國人仍然不出國,,甚至不離開自己所在省份,,而只有很少外國人在中國有親身經(jīng)歷的情況下,,中國和世界如何相互了解?
中國必須找到合理的方式來實現(xiàn)本國人與外國人的相互了解,,并為此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正如習近平所說的,沒有外部世界,,中國也不可能發(fā)展,。
顯然這不僅僅是一個中國所應該解決的問題,外國也應投入努力來了解中國和亞洲,。在這個意義上,,大多數(shù)西方主要媒體未參加博鰲論壇一事,是令人不安的,。他們應該在場,。也許到2020年,當中國和亞洲的國際地位更高時,,他們就會在場了,。